说张彻爱死姜大卫,谭四的出场镜头就是最好的说明。用十几个只见琵琶不见人的镜头去烘托谭四的一个出场,看来张导爱惜尊更胜胶片呀!
“你们在巷子口等我,要是我得手了,你们就进去,要是我不行了,你们就回小客栈过穷日子。”张彻有时候很知道一个爷们儿片怎么拍,但很多方面又粗陋可笑。无敌铁拳小瘦猴,开肠破肚百人斩。剑、茄汁、姜大卫;斧、茄汁、陈观泰。四星是在张彻的片子里面排的。
名字叫做马永贞,整个片子都是谭四爷的影子,姜大卫简直是成精了,实际上只出现了两个大场景,居然能让整个片子都弥漫着他那个笑容。
CCTV没毛病,最后一段太过血腥直接剪完,nnd
我所看过的最好的一部张彻电影,影片的剧作、人物、摄影、运镜、节奏、武打、布景等方方面面均十分出色,一句话,这片好到简直就不像是张彻拍的。ps:结尾打斗依然有点冗长拖沓,算是美中不足。
谭四:“上海滩上谁不在抢?”;“拳脚不行,名气也不会大。”……看来还得练拳?……“自己人出卖了我,还有什么话说。”梁朝伟的眉目之间似乎有几分像姜大卫,不过他却不演这种角色。陈观泰是东南亚拳王,演戏对武夫来说实在是难为他了——不能出真招……
谭四仿佛就是为华丽的死掉而生
谭四出场到落幕的琵琶,这种拍法真是在拍打天下的而不是在拍燕青吗?恍惚惚又看到了古龙笔下拥着佳人、饮尽杯中酒、慨然赴死的青年侠客,想写他好,但是太好了,跟片中另外的灰头土脸完全不搭,感觉就是拍出来满足私愿的,这也偏心偏的太厉害了。回到片子来说,前面算中规中矩,尚可,倒是最后大笑而亡、车站目送着曾经在十里洋场看过繁华又坚决离去的人群,非常有味道。
张彻和倪匡合作中最精巧的一部,剧本以及人物的塑造,细腻得不可思议,就连寥寥数笔的歌女都草蛇灰线。如果说元彪的谭四是草莽汉子,姜大卫的谭四爷就是个风流倜傥的大佬。最重要的还是马永贞和谭四爷之间情义的刻画,哪怕这部二人几乎没太多面对面的交集,但“我只见过谭四爷一面,他是吃得开的人,我是穷得睡在小客栈的穷人,可是我心里把他当做朋友”,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不过如此了。
陈观泰愣头小子从头打到尾,一股生猛的气息扑面而来。几场拳脚大战颇为好看,结尾与四大天王的几计重拳竟然引起影院里叫好声一片。姜大卫每每亮相,必引起小姑娘们一阵阵笑声。映后和蔼的泰叔、徐老怪、王晶、李仁港、魏君子大谈张彻,极畅快的体验!
广义些看,巅峰时代香港绝大多数的类型片大抵都发源于张彻:《独臂刀》之于武侠片;《少林五祖》之于功夫片;《刺马》与公案;《游侠儿》与浪子;《洪拳小子》与小子系列。《报仇》激发李碧华创作了《霸王别姬》,而《马永贞》则将上海滩和斧头帮正式且永久地搬上银幕。成为吴宇森、周星驰的精神导师。
四爷您能不能别这么销魂啊四爷
看到姜大卫穿着白衣,就知道要死了,所以血槽长很重要,泰哥被砍成血人照样坚挺
在50年后来看这部剧,深刻感受到张彻导演对姜大卫的爱,镜头里都是感情。以前听人说,张彻对其他弟子的爱,是对儿子般的爱,脱掉上衣就是干,展露美好雄性肉体;对大卫的爱是对闺女般的爱,连服装都是他亲手设计(似乎是姜大卫的访谈里提及),要把自己的芭比娃娃打扮的漂漂亮亮。
这部里面,姜大卫的出场,退场,给足了铺垫,而大卫,也撑得住这样的场子,他天然能汇聚大家的注意力。就像十三太保里面一样。
陈观泰其实还是适合这个角色的,有人遗憾不是龙哥与大卫的又一次合作,但感觉这种对尊仰望状的角色,其实并不那么适合龙哥。就大卫看到龙哥就合不拢的那嘴角,演出来的谭四怕是要双箭头得多。反而觉得,现在这状态,是马永贞跟谭四爷最合适的一种距离。
马永贞和谭四爷的区别就是《阿飞正传》里刘德华和张国荣的区别,因为谭四爷和张国荣一样,到死的时候都那么帅。谷峰在这部电影里算是得偿所愿了,再也不用扮演一个天下第一的反派,完全的展现了他那邪恶中透露着喜感的表情,把上海滩打桩模子和老削皮的本色都发挥出来了,他在镜头前挣扎着吐出的最后一口老血让剩下的三大天王和大哥大都黯然失色——马永贞,你完了!
最后一场大战太精彩了,放在张彻序列也能算得上前几。陈观泰肚子上插着把斧头,还能打死上百号人,关键时候还能拔出来砍人。这比john wick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不禁想象张彻要活在今天,得拍出多牛逼的动作片啊。
陈观泰在香港长大。他8岁学功夫,16岁时拜在“大圣劈挂门”陈秀中师傅门下,苦练拳击,曾获1969年新加坡举办的东南亚国术擂台赛轻重量级冠军。他跟着唐佳、刘家良进入武行圈,最初在“邵氏”、“国泰”及一批独立公司做动作指导,出演过大大小小14部电影。李小龙的出现,让张彻兴起“物色一个专长于拳脚片的演员的念头”,在唐佳和刘家良的引荐下,他力排众议,选定陈观泰,告诉他“回来吧,我要捧你拍一个实打实的拳头电影《马永贞》”,并立下承诺:“你只要签约,我一定要你红。”
一个月内早赶晚赶,累得首做主角的陈观泰杀青后昏迷了十天。似为其度身打造的《马永贞》中有句名言:“虽然我是瘪三,拳头还有一双。”从此,其“朴厚稚拙的气息”便令他定了型,所演的角色十之八九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汉。(魏君子《香港电影史记》)
“我只见过谭四爷一面,他是吃得开的人,我是穷得睡在小客栈的穷人,可是我心里把他当做朋友。”马永贞与谭四,只见过一面,但是马永贞却愿意以生命来为谭四报仇,这种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大概也只有那个年代才能拍出来。马永贞与歌女井莉的雾水情缘描写太少,远不够后来二人又拍了一部几乎一模一样的《仇连环》,后者在男女感情方面刻画得更细致一些,这一部则更注重兄弟情谊,士为知己者死。上海滩每天都有人起来,每天也都有人倒下,这不是老实人过的生活。
确实算是精巧了,陈观泰打得实在,盘肠大战到最后拳脚真添了一些将死的狂放。
开创出“穷小子打出一片天地”的模式,后来的《跛豪》《新宿事件》里主角无非是到了香港、日本的马永贞。
斧头帮的雏形可能也是从本片里得到强化的群体。盘肠大战结束后,在血泊中狂笑不止,听起来有些凄凉。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