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其实汉斯在影片一开始就被刻画成了一个被全世界遗弃的人,整个电影就像在验尸一样,是很痛苦的观影过程。美国人不知道笑点在哪里,笑什么笑。。。修复版画质很好,就是配音难受程度简直超越意大利电影!跪了!和哈利在馆子店相遇两个人就像笑了一个世纪。。。
8/10。水果摊是男性地位和正常爱欲的象征,叫卖水果的声音是与情妇的约会暗号,亲戚像顾客一样拿其所需却不顾主角内心需求,生意好转依赖于体格强壮的邻居、战友共同侵占了主角的家庭地位,帮他说话的姐姐和补充他尊严的妓女无法弥补母爱空缺,战场受鞭刑的闪回后连饮烈酒来告别人生具有深刻悲剧意味。
#重看#如此美丽的画面和光线,绝望却像细雨慢慢兜住了全身,直至无法呼救的沉溺,倘若说之前他也曾痛苦挣扎过,那么从麻木到死心,是通过饭桌上一组平移镜头完成的,这幕结束后直接进入死亡场景,全片基本都这么简洁的拍法;不仅法斯宾德本人照例出现,不同性别的情人们也同时出镜。
第30部法斯宾德,亲身经历改编,为其创作生涯的重要转折点。1.游遍楼宇的叫卖声和欲爱丛生的情节构思颇有《柏林亚历山大》预演之意。导演通过五段闪回揭示了汉斯缘何走向消亡的根本原因,即家庭、事业、梦想、爱情的不断疏离和幻灭,兼与战争时期惨遭施虐的多重炼狱。现实磨难交织回忆之痛,在永远无力释解的绝望深渊中俞渐沉沦,酒精便充当了悲观情绪的显化剂。2.没有救赎的宗教信仰,去色情化的性爱描写;卖水果时的仰拍对应顾客主观视点的俯拍(阶级差异),人物之于画框禁锢的心理暗示;平移带过聚餐群像;夸张表演营造间离效果。3.四季更迭,我心却死在过去。(8.3/10)
第四部法斯宾德,也是截止目前观感最好的一部,不时穿插的回忆丰富了故事和人物,汉斯如同法斯宾德之前所有电影的男主角,被冷漠社会和阴暗人性无辜的推向命运深渊,女人仍是空虚和背叛的符号。最早那几部主要是客观视角来讲述一个故事,这部更像是波兰斯基式的主观刻画。
虽然战争从未出场,却是片中的重要角色,法斯宾德关于战争对人心的践踏这一延续至后期的主题在这部片子里已经出现。场景布置和演员的肢体动作都非常舞台化,画面简单、浓重,引人思考。镜头语言也是稳定且传统,带来一种内敛、深思的力量。
跟之前的法斯宾德作品差别还是蛮大的,叙事风格和表演方法等,不过这部片还是比较对我胃口。片中的商人充满着忧郁和愤懑,面对生活种种不公待遇,人到中年仍旧浑浑噩噩,然而碍于现状又只得独自承受。对于法斯宾德和新德国电影来讲,这部片无疑都是一次极大的转变,对社会现实和个体精神状态的关照。
我觉得还是有一些早期黑白片的简约风格,当然这次的彩色拷贝画质不错,镜头和情节的设计更精致和通顺。讲一个平凡男人的故事,从他的生活之中电影逐渐挖出种种隐约的人性阴暗之处,最后让他在看似幸福的日子中丧失了活下去的欲望。
从一个男人的中年开始拍,拍到他自己放弃自己,选择非正常死亡,我就喜欢这类剧情哈哈哈哈!问题是法斯宾德还拍的很好!男主职业选的好,周围配角选的好,场景诉求拍的有戏,还微微有股子拙劲儿,啊呀太爱了!
非常简单,却也非常非常耐看。有机会要把法斯宾德的电影都过一遍。看完一部好片子后的欣喜回味,该如何描述呢?
可怜人的可悲剧。有些地方的拍摄和情节有点过于粗糙,急迫,但无法掩饰电影整体的力量,仿佛一击之后持久的耳鸣,一直会回想电影中的一些画面。当你发现生活的真相之后,没有英雄主义的救援,反而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家庭和爱情还在一旁掩饰,甚至迫不及待等待你的噩耗。得多心冷才拍得出来?!
4.5 或许会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法斯宾德,男主角各方面都很像R先生,沉默寡言,被众人鄙夷,被忽视,两种不同走向的自毁结局我都很喜欢。这部的绝望和苦涩被处理得非常平静,甚至透露出一丝柔情,超级喜欢汉斯去妹妹家和坐在窗边那一段。他不是什么完美受害者,自发的悲剧宿命要比外力的碾压有力得多,总之法斯宾德的人物全是这个样。这部蓝光画质超好,差点就看了高糊DVD亏大发
给了我一个重大启示,我应该去卖水果啊,没有人比我更懂他们了.
还真是一刀一刀捅向自己心脏啊。
冰冷的法斯宾德,冷漠的社会,拖长的笑声,平静的葬礼,看得我浑身发冷。
男人被他的家庭和社会蔑视,打女人然后又自己绝望晕倒;女人似乎永远琢磨不定。两人和好,生意做得红火起来,但男人又陷入了迷茫失落,在家庭的鄙夷面前,男人最后饮酒自杀……仍然是浓重的戏剧感,格调有些慵懒,一种压抑都压抑不起来最后就走向了死亡的氛围,看着很舒服。最后男人死也就死了,一桌酒友一动不动面无表情看着他喝到死,而女人那没有表情的眼泪,让人感觉有点布列松……法斯宾德喜欢给演员摆造型,摆好了还会让镜头对着造型停住让观众好好欣赏几秒钟,很好玩。演男主那个梦中情人的Ingrid Caven真的是相当美艳,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她还跟法斯宾德结过婚,虽然也就持续了两年。除了法斯宾德的电影以外,之前在Daniel Schmid的《帕洛玛》还有Werner Schroeter的《白痴之日》里看过她,印象挺深。
scorsese on taxi driver
开场室内戏母亲的冷漠厌弃足以让人绝望 叫卖水果的旋转镜头像是散射弥漫无力的悲哀呼号 开头便注定了死亡
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 更不是一个纯粹的受害者 前半部分我一直以为是描绘被社会关系网遗弃的悲哀中年人 直到结局越发觉得是讲述战争的摧残 酗酒家暴出轨多疑敏感更多来自于高压战争环境下的异化
随著叫卖能力即性话语权的失去 妻子背弃 战友重逢 却被逐渐剥夺家庭的主导地位 哀莫大于心死
他和妻子 和战友两场诡异又漫长的笑 似乎是最微不足道的反抗 而然的一生最爱 只能以隐匿和背德的方式出现
干扁节制情感的风格中却蕴含着力量,这样的电影观念连接着斯特劳布
生活经常会不经意地变得沉重~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