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人家在7几年就已经玩这种片儿了,实验性多强,而我们呢每当看到这种片子,你都不会不解为什么我们比人家差那么多,其实当年黄建新的错位也很有意识,只不过后来没在科幻道路上走下去,这片子到最后冲击力很强,当年未必看得懂,现在视觉大爆炸,未必被震撼!
2004年修复版。传言启发了[银翼杀手],还有[逃出克隆岛]再明显不过的直接沿袭设定。卢卡斯给出的这个课题值得反复研讨,片尾落日的象征手法在星战里屡次出现。
苹果拍过一个相仿的广告
卢卡斯处女作 & 科波拉制片公司第一作,反乌托邦经典。1.卢卡斯将本片看作自己生涯最佳之一,脱胎于他1967年在南加州大学拍的短片,联合编剧则是后来的金牌剪辑师沃尔特默奇。2.明净、整齐、冰冷的室内风格,旧式电脑与笨拙的机器人,属于经典的冷战中期科幻片形态。3.老大哥照片+录好音的安慰语,极端理性化的拗口术语与对空间和人的数字化、编程化,以药物抑制情感,自由的性成为反叛火苗,恰似经典的[1984]和[我们],还有对消费与大众齐一化、机械化的批判。4.用多种构图方式突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大量人物处于边缘的不对称构图,负空间,门框构图,玻璃重影构图,前景虚焦遮挡构图,远景大俯拍。5.两种空间:纯白的空旷空间与人人快速流动的拥挤空间。6.机器打手形象有[星战]之影。7.结尾的蝎子、猿猴与红日令人想及[2001]。(8.5/10)
这个年代的电影厉害了!
概念先行,从反乌托邦小说里汲取了不少养料,卢卡斯用处女作代替一种时代青年的思考,反叛、悲观、愤怒的情绪。白色布景既省钱还营造出一种“净化的恐怖”感,体制之下的人性掩盖,THX1138就像是温斯顿史密斯,被情感唤醒,被性爱拯救,带动一场个体反抗体制的革命。乔治奥威尔的结局是悲观主义的,或者说是带有警示寓言性质的,而卢卡斯则让男主逃离了地下世界,用定格在红日前人的剪影,似乎更像是《四百击》的结尾,一种未知、恐惧、迷茫的存在主义情绪。
35mm,导演剪辑版。数不清的政治历史隐喻,之后作品的思想源头,结尾红日惊心动魄的美。麦卡锡主义著名的”are you now or have you ever been”出现在开场不久,在好莱坞黑名单70周年的今天听来更如一道警钟,振聋发聩。
“为了更多的娱乐与更高的效率,消费正在被标准化。”……结果没过几年卢卡斯自己拍了深刻影响七八十年代美国文化消费走向的星球大战系列,再后来又成立THX工作室为好莱坞制定了杜比环绕的音效标准。虽然小有反讽,但必须承认本片与美国风情算是完成度颇高可看性甚强的早期作品。片中某些视觉元素足可视作星球大战的构思雏形,比如黑/白主导色调、黑衣法警对应白盔克隆兵,长棍与对应激光剑,甚至杜瓦尔与普林森斯的白茫逃亡之旅已在尝试战国英豪的两个农民……独立作者小众彰显商业类型天才,这点来说卢卡斯与斯皮很像,想想后者的处女作决斗之于大白鲨。
与《星球大战》相比,这部卢卡斯的处女作影响力实在太小了,充其量它只是一部反乌托邦小众经典。但这部1971年的硬派科幻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即使在今天看来也绝不过时,片中所要表达的隐喻包袱不计其数,声光剪辑堪称完美,推荐!
老卢71年的处女作就提出了一个大命题,虽然完成度没有特别高,但那缺乏经费的布景看起来特别贴合反乌托邦的主题。刚从《乔布斯》过来的发现mackintosh的广告有模仿这个的意思
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色调,白色是对未来世界最好的悲观诠释。
作为“电影小子”群体技术分支的代表人物,乔治卢卡斯也并不是只有仅依靠领先特效的巨片,这片子让我想到了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当理性计算到达极致时,感性被贬损到最低处,甚至需要用药物来抑制。免除人性,似乎是确保可控性的条件之一,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意外也频频发生(操作事故及爆炸)。告解/忏悔活动成为一种后现代表演,并不仅仅是因为“耶稣人工智能”不够智能,而是僵硬的机器始终无法替代人。许多看似理性的抉择背后其实都有着某种非理性的动机,处理理性与感性冲突的解决之道从来都不是去除和忽视非理性以确保利益和效率的最大化,而是需要看到人群背后的非理性,寻求一种平衡和出路。影片对现代机器的反思无疑是极为有趣的,相比之下,那些“刺激”的打斗与追车反而显得有些冗余和无必要了。
看了两遍,George Lucas学生时代的作品,老大哥在看着你。片子略显沉闷,但世界观令人惊叹。
到了电影最后,外面是如何,出去了是否能存活,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而变成人们本能的向往,那就是自由。来自30年前的现代科学冲击人性的反思,是超前的。
题外话,电影出品如此早,尽管已修复过,但是电影本身,就是拿到现在来看,任然叫人惊叹。太强悍了~毫无破绽。简直就是木乃伊级电影资料。
一下觉得后来好多电影里的概念都有了来源。Credit气势恢弘,日头渐落,让人想到了基友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77万成本拍成这样不错了,华纳如果当时大方点说不定会成经典。
不错的片子,居然今天才看到,看来我没看过的经典太多了啊。
没有对人性的尊重,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理解、信任,空有个基因、有祖先留下来的坯子,有什么用呢?甚至还不如塑料做成的生化人有人味。只是一味的追求高科技、高经济生产力,最后人类丧失的不仅仅是田园般的生活,还有人性。
再赞一下,才发现是1978年的片子,导演了不起啊!!!
乔治卢卡斯的处女作,相比彪炳影史的《星球大战》系列,该片的思想性更胜一筹,其反乌托邦隐喻一如《1984》。制作略显简陋,但场景极富后现代艺术的特点。
四十年前拍的喔~乔治卢卡斯有没有,反乌托邦有没有,很有预见性有没有,现在我们的生活多 了好多甜蜜,有没有
相比起斯皮尔伯格的DUEL,这部片子要有深度的多。处女作是Lucas的最爱,体现了他对电影的追求:实现他的梦并体现他的人生体悟。从这部片能完全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他的第二部突破作品American Graffiti呢,就能体现出他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对电影的理解等等,总之,使我对他及Star War系列重新认识。
从卢卡斯学生时期15分钟的短片扩充而来,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反乌托邦 看起来还挺自然。在那个纯净冰冷的未来世界所有假定的细节,都如一丝丝暗流占据人的思维每个角落,令人毛骨悚然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