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侯爵夫人》:1.故事改编自一部德国小说,电影感觉很像话剧,色彩也偏油画系,若…

1.故事改编自一部德国小说,电影感觉很像话剧,色彩也偏油画系,若不是熟悉的“道德主题“在一旁气定神闲,真让人有点不敢确认是侯麦的电影呢;2.如果一个人毫无理由超乎想象地信任你是无辜的,那么或者他爱你失去理智,或者他正是你被冤枉的根源,而当两者皆俱时,前者应该成为宽容后者的理由么

《O侯爵夫人》:1.故事改编自一部德国小说,电影感觉很像话剧,色彩也偏油画系,若不是熟悉的“道德主题“在一旁气定神闲,真让人有点不敢确认是侯麦的电影呢;2.如果一个人毫无理由超乎想象地信任你是无辜的,那么或者他爱你失去理智,或者他正是你被冤枉的根源,而当两者皆俱时,前者应该成为宽容后者的理由么
看到父亲抱着女儿亲的时候一度以为有狗血反转,然而(表层的)答案其实在开头已经给出了。侯麦的独到就是会用一百分钟的时间来围绕一个偶发缺德行为兜圈,这其中涉及贞洁的拷问,诚实的拷问,亲情和爱情的拷问,而女主的知情与否构成了本片最重大的悬念。其演绎在极狡诈与极纯洁间逡巡让观众摸不着头脑,她与母亲的对质和斗智也是最精彩最有侯麦闪光的部分。另外,这部片服装和布景设计几乎是我看过电影中最最上等的。
这辈子值了!O侯爵夫人是我看过的最妙的侯麦电影,一种说不出来的侯麦专有的奇妙。油画般的质感和构图,彬彬有礼又情真意切的表演,还有侯麦深埋的一颗大雷,从头到尾扣人心弦。对人与人之间爱的乐观,对爱和欲望兼道德问题的探讨,全都从波澜不惊的台词里流淌出来,看完就一个感觉,太舒服了。
不知如何定义的电影,导演是法国人,对白是德语,故事发生在意大利。不过剥去古典主义的外衣,这还是一部典型的侯麦电影,探讨的是情欲与道德,最有趣的还是女主是否知晓孩子父亲是谁的悬疑线,故事就在一种悬而未决的气氛中上演,撕开的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嘴脸,以及对上层家庭间的亲情考验。片子美术和摄影都非常好,和法式浪漫的侯麦不大一样的感觉,没有那么花哨的颜色,却又朦胧中透着没落贵族范儿。
侯麦唯一的外语片,也是侯麦唯一的戛纳奖。阿尔门德罗斯的内景看来是要配古装的(其他如午后之爱、女收藏家就不这么华丽),这部片子真是细致华丽。当然,这片儿很有喜剧效果,虽然看上去很严肃。
如《巴里林登》一样,《O侯爵夫人》无意隐藏故事所处时代同我们之间的隔阂,亦毫不掩饰人物乃是来自”另一个世界”.克莱斯特(抑或萨克雷)的原著总带着某种超脱事外的旁观或冷嘲的口吻,影片则惟妙惟肖地继承了这他者视角,这用德语转述意大利人和俄国人故事的”失真感”:刻意削减的环境音加强室内剧式的风格,绝妙的布光把人物拍扁抹平在了画面上,由此观众便满足于叙事之为叙事本身,而不再试图从人物的行动中获得别的什么东西; 这”不可理解性”或”无需理解性”,亦即轻快的游戏与反讽的精神――毋庸置疑地来自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乃意在保持一种神秘的审美的距离. 在此意义下,本片简直可看作连通雷诺阿和韦斯安德森作品的一道桥梁.
猜到了开头,也猜中了结局,却实实在在被上校亲吻女儿的姿势雷得外焦里嫩。
舞台剧风格的电影,服装、道具都很讲究,只是身为孕妇的侯爵夫人行动力过于闵捷了吧

侯麦的艺术造诣实在是太高了,那种不张扬,深藏不漏的。他的女主角很少那种特别惊艳的美,但肯定是越看越漂亮的那种,他的服装配色,款式也绝不是夺目的那种,但你会越看越美的那种。这个片子也是够曲折,要慢慢的细心地看。
开头基调没奠好,不该由几个看客佬这么引入。那个天鹅的故事应该是侯麦添上的,一说到天鹅我怎么就想到了宙斯大哥!
不知道宫廷风算不算古装片,一开始还以为是戏中戏,没想到就是这种拿腔捏调的类话剧形式,其实对于本片主题表达年代背景也没那么重要,只是在伦理道德层面往前设置可能更合理易接受些。影片结尾以天鹅故事的隐喻为和解,伯爵和侯爵夫人最终都完成了打破个人道德枷锁的壮举;另外单纯从”人”的价值去看,七十年代的欧洲社会背景绕不开性解放运动,侯麦应该亦受其影响(话说如今大环境似乎反而不包容了)。// PS. 本片改编自他人小说,我还是喜欢侯麦自己写的剧本。
好文艺的电影。一如既往地像在“看”一篇工于辞藻的小说,光是台词就够喝一壶了。法国导演用德语拍摄的讲述意大利人和俄罗斯人的故事,有且仅有英语字幕,有意思。
在理想与现实面前,她为了一次意外的变故回归现实,几次三番拒绝善意而完美的求爱者,内心的煎熬在侯麦油画般的镜头里显得暧昧而值得玩味。
如果将另一种结果倒推,没有怀孕的寡妇为了遵守自己恪守不嫁的誓言以及保全救助她的伯爵高洁的品性,两人关系将如同故事里的天鹅一般到此为止,在道德的约束下情感也被遏制。电影则提供了非道德的这种可能,最终夫人的品性并未受到影响,伯爵从仰慕对象退化成人(结婚一场的壁画),从而有了圆满结局。
侯麦对于克莱斯特的名著[O侯爵夫人]几近一字一句地照搬进了电影,其结果居然是如此得成功。小说里叙事者那种板起脸来、装腔作势却又密不透风、不无讽刺的腔调完美地呈现在了荧幕上。摄影机和人物之间保持着距离,假装克制客观又仔细地观察着人物的一举一动和每一个尴尬的小细节,同时让他们过时了的谈话方式显得极为不合时宜。就连如油画一般美到极致的装潢都显得虚张声势。侯麦的电影完美地贯彻了克莱斯特的文学性。
起因可疑的信任和自以为是的爱意//几种艺术质感的融合是像松柏油倒进油画颜料 恰到好处又顺理成章//不小心看了配音版本
不像是在看电影,更像是一个杂志上发生在Middle Age时期的连载专栏,画面极其简约。贵族满口冠冕堂皇的言辞,实则是在掩饰其为了维护高贵身份的遮羞布,怀孕本身就揭穿了预先设定的贞洁,而后面的一系列处理看似荒诞,但也符合人物虚假的人设和塑造。
一开始我就没把你当作天使,我以为你仅仅是一个无赖,没想到你是一个魔鬼。侯麦故事有的是圣经式隐喻,表达有关尊严、羞耻和忍耐之类的美德。比如,你跟我求婚,我要矜持;我对你的好感不亚于你,我要忍耐;父母亲不分青红皂白赶我出门,我二话不说弃之而去,要骄傲;无论是谁趁我之危玷污我,都决定原谅,我要宽恕;玷污我的是我尊敬的人,是大羞辱,我要拒绝。侯麦将“美德”二字一笔一划写出来,有点像圣经故事,放在现在,也是个规规矩矩的导演,我猜,金基德、朴赞郁、洪尚秀、李沧东他们这些韩国导演都是有侯麦基因的。
书中没有明确指涉伯爵之罪,学者们也不是都同意迷奸的重要性,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这也许就是克莱斯特, 讲述了一个各方面阐释都行得通的故事,就像光学的三棱镜一样,你可以在其中读到你想要的,你也知道在你想要的之外,隐藏了你不想要知道的,你可以选择相信神迹,就像玛利亚的故事,你也可以选择相信是命运或魔王的捉弄,这取决于每个人自己怎样看待自己的世界。如果母性是泥土,那么男性是风,战争作为阴影,邻居的议论作为不曾被提及但在室内占满的存在,母女的共同体如何消解父亲的权威,是一出微妙的悲剧。她第一次晕厥时,要躺在地上,其实也是屈服于命运,整部影片区别于侯麦的其他电影,即使室外段落亦没有天空,全景镜头很少,画面稍微朝地下倾斜,使人们受限于泥土,封闭的空间在电影语言层面把伦理法则对人的局限直观呈现出来。
相悖的家庭伦理与个人道德交替,从侯麦作品顺序上,O伯爵夫人面临的道德危机是道德故事系列的延续,但从克莱斯特和现代主义作家来看,这样的选择品味不啻于帕斯卡、雨果至马拉美的延续,比较纪录片中“借喻和直述”,完整的古装剧情片在一本正经的假装还原“历史现实”,但预先张扬的登报启事和不言而喻的受孕之谜更像“超现实”的艺术演绎,这可以说是侯麦对文本影视化的一个总结(尤其是结合前作克莱之膝和午后之爱),影片所处视角、字卡更符合“读者”的习惯(也默认加强了这样的暗示),生父未明所发现的真实和影像故事是矛盾的,把悬疑留下才让电影有了文学中的想象空间
侯麦一贯的朴实叙事,没有什么场景调度,剧情设定十分荒诞,靠大量对白轻松支撑起全篇的戏剧张力。没想到男主是布鲁诺甘茨,更没想道侯麦本人也客串了。
终于看侯麦拍的古装片,于我,仍然看得舒心享受,每次听到他电影里的鸟叫声,心情就会好大半。而他的剧情总是,随人心兜兜转转,既不可预测,又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不是天使。(但我就是喜欢你)”当所有侯麦都看完的时候,想重新开始又看一遍他所有的电影。(2008-11-20想看)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3年7月5日 下午8:26
下一篇 2023年7月5日 下午8: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