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达在1966年的前卫创意:身为创造者,亦是创造物。导演创造控制电影里的人物,电影里的作家创造控制笔下小说里的人物,小说里的人控制棋盘上的人物。人人都是棋子,有限的自由意志离不开脚下的棋盘。
#6700. [2019年11月瓦尔达√]。瓦尔达奶奶的科幻神作!!!原来法国新浪潮的各种大佬都拍过科幻!!!(真的要找机会认真写一写了!!)这炸裂的元叙事!!!啊这片子不只一层,其实是两层元叙事!!!!看得激动得都要哭了!!!!此外还要赞美这神出鬼没的剪辑(谜之闪前,故意混淆的季节,空镜的神来之笔般的用法),评论性的鬼气森森的音乐(以及相当有趣的用法),以及黑白片的染色处理!!!!(而且是直接作用在元叙事和叙事上的!!!)啊啊啊我年度最佳电影时刻必须发给这个片!!!!德纳芙在这个片很好看,不过基本就是酱油花瓶吧……啊这些都不重要啊!!!!!双层元叙事实在太令人兴奋了!!!!
开篇竟然觉得这不是希区柯克的片子吗?到了后面有一个阶段那个音乐,剪辑、还有变换的色彩让人非常不舒服,这是导演故意的。阿涅斯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小魔女啊,这个电影的手法完全不像个女导演的。看到目前,还无法总结这位杰出的女性导演,她在我观看的几部片子里,还没有重复过自己。
有趣,但并不难看齁。
“左岸派”和“电影手册派”作为新浪潮的两个分支,区别还是很大的。回顾瓦尔达所走过的电影道路,一个人在头脑中创造的生活远比生活本身要丰富。
瓦尔达的影像常常让人好奇她的脑壳里到底是装了什么样有趣的大脑//尤其突兀直接的表现想象幻境和现实场景 直白得犹如跳切这种剪辑技术//当人物出现在棋盘上时 有种创作时的脑内画面被人偷窥到的不适和羞赧 创作者有时候就是些自以为是的造物主//可能没有导演不想拍科幻
每位电影大师都有一部“科幻”电影。瓦尔达一如既往好的黑白摄影,影像的铺设和结构则非常有意思,连接起现实与想象,落脚点则又是情感(开场非常震撼),和伯格曼同年的《假面》有挺多相似的好玩的东西。
在所谓“科幻”外衣下,其实仍是瓦尔达对时间和心理的刻画——很明显,双重叙事夹绕于“现实”与“脑海”,棋盘操纵下的众生颠倒实则是创作者的脑力产物,滤镜是赋予/添加的注脚标点;作家与妻子的沟壑从第一幕就定下,车祸过后的彼此失语(手写,与马交流),突兀插入的空镜与配乐是心理外化。在脑海激荡过后,他们才真正迎来自己的“创造物”——新生儿。
怪诞又疯狂,音乐可以因为跳切而断裂,黑白的画面上会突然叠加疯狂的红色滤镜,瓦尔达的一切尝试都是毫无禁锢且让人眼前一亮的,想象力惊人。
7/10
松散自由
#2021台湾女性影展
新浪潮奶奶很有想象力的。
真是有趣
黑与白的一体两面性
是我的问题吗感觉是达的电影里比较难懂的一部了 色调变化和多条线之间杂乱的穿梭都有太多解读空间了 哎 希望有机会二刷吧
这个棋下得就很第七封印,哈哈。我感觉在他们上面总还有另一层棋盘吧。
意识太超前,无时无刻不在强调“造物主”论。衣服、窗帘、笔记本皆棋盘,预示着造物主对创造物的掌控无所不在。用黑白影像诠释了金属质感,镜头变色突出人物情绪变化,失控和眩晕。对棋盘中人的控制和干涉令人惊奇,身处在故事中的人物只能受人摆布,但其实造物主的掌控并不具有统治力,也受随机性摆布。从这一点来说,导演虽也是小说家,是造物者,是下棋的人,但如何通过角色催生情景、发展故事也是导演考虑中重要的一环。
好牛 又说不上来牛在哪儿
Happiness 1965 & The Creatures 1966 & Elsa la rose 1966 V2 1080p Criterion Collection BluRay AVC LPCM 1.0-DIY@Audies,CC#420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