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一个意大利单词,autocensura(自我审查)!哈哈哈哈哈哈!
精彩!用片中的话说“极其富饶,极其单纯,极有争议”,街头直采展现真实电影的生猛,也捕捉政治立场的生态,男男女女活灵活现的“我不同意”、“因为从来如此啊”、“女人要守本份”,“都是因为嫉妒”、“要改变社会”……就好比是真人show的微博,如莫拉维亚所言,与“害怕严肃承诺”的中产沉默一起,拼出60年代意大利的切片,南方的完整而保守,北方的自由却困惑,它不仅在具体观念上让人熟悉(如源头不同却相似的处女情结),也给予我们对社会冲突的启发,比如性别平权无法脱离阶级维度(西西里采访中说的贞操是穷人资产,女性工作才能解放)。结尾简直是鲁迅式地剥开习俗对个人爱的绑架,“纯真快乐也是残酷的。”
“中产阶级只开玩笑,不做任何承诺”。扑面的真实老百姓,尤其探讨梅林法案一段,like一个抢话头的大叔挤进人群大骂剥削阶级,老帕说我们是在讨论卖淫,“卖淫?卖淫好啊” @大光明
人均高颜值的意大利,六十年代仍不允许离婚的意大利,普遍不接受性少数派的意大利。“我的调查反映了真实的意大利吗?真实的意大利是那些接受了采访的人,还是那些躲开了镜头的人?”——人间清醒。
法语片名翻得最贴切,”性事调查“,走访意大利各地,采访各地区各阶层的民众,讨论最私密的话题:婚姻、性别平权、同性恋、离婚、堕胎、卖淫等。
查了些历史背景:①意大利到1970年才通过离婚合法化,1978年堕胎合法化。② 意大利1958年《梅林法》禁止妓院等有组织卖淫,允许站街或在自家独自卖淫,但同时废除强制妓女强制健康检查,从纪录片可见男人抱怨价格上涨,妓女抱怨居无定所、白嫖屡发、担心健康问题。
同样地,每个人对其他问题发表的想法都是基于自身立场,没结婚的支持可以离婚,已经结婚的强烈反对离婚,越是经济发达的北方地区越趋于开放自由,越是贫穷落后的南方西西里地区越是保守。大部分人觉得日子过得比以前更好,被法律”解救“的妓女们则持相反看法。
#电影资料馆 真实电影的代表作之一,认为真实需要影片制作者的引导和揭露,在很多方面都跟真实电影的开山之作《夏日纪事》很相像,包括导演对自身作品的审视与反思。能够在中国的大银幕看到大谈性观念的作品本身就很难得,从性之于生活的地位,再谈到男女在性这件事上是否平等之类抽象的问题上,都可以感受到被采访者的局促不安,但到了离婚是否合法以及最后一幕跟梅林法案扯上关系之后,帕索里尼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屏障仿佛被消解。意大利禁止离婚的传统在现代思潮的冲击之下仿佛逐渐产生动摇,梅林奋斗十余年成立的法案在民间引起了所有被采访的男性以及性工作者的公愤。影片结束于一对新婚夫妇之吻,不知是否是帕索里尼的祝福,表明爱永远之于性之上的地位的态度,抑或只是他单纯的恶趣味。
“人们害怕自己的本性,于是借助遵奉主义去抗拒它。”……或许是采访对象普罗大众居多知识精英偏少的缘故,感觉意大利语说得最流利的就是帕索里尼也就是采访者本人;不少敏感话题其实都触及到导演本人的性取向但镜头从未反打语气波澜不惊,算是身体力行秉持了一部成功纪录片所应有的冷静客观。
以为是最无聊的,却意外地最好看。原来60年代的呆梨还不能离婚;梅林法案把性工作者赶到了大街上,被全国人民一致唾骂;彼时身处欧洲的女性竟然羡慕我朝的妇女拥有更高的地位更多的权利(力)……我觉得这就是个人类实验,别说呆梨放在哪个国家不是如此呢?(p.s. 导演也太帅了!#意师展 @嘉里中心百美汇LUXE厅
意大利人的表现欲太好玩了 银幕上和影院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六十年代的性别意识和对性的看法呈现 部分意大利的真实被表达出来 可能是问题贴近生活以及每个人都会说话 很自然地会感受到来自时代 国别 文化以及性别的差异//西西里果然很勇猛 年轻小伙们因为习俗和法令无法发泄性欲而选择和动物交媾//男人们反对资本主义的一大要素是他们需要便宜且健康的妓院(想得真美//学会一个意大利语单词“AUTOCENSURA”
【影院】#意大利电影大师展#
在意大利的街头巷尾高声讨论“性”话题,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区别不在性器官,而在大脑”(不过大多数时候屁股决定脑袋)。
印象很深的是一位意大利农妇昂着头说,“越压抑越顽固,越自由越自控”。还有在讨论“性倒错”时,年迈的诗人缓缓说出:“人类文明的诞生本身就是对自然规律的违背。”
以地域、阶级、性别、职业、年龄等为区分的采访布局给我带来一个思考:对人的分类是必需的吗?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必需?在什么情况下要避免?
Anyway,要讨论,讨论很重要;要记录,记录很重要。
有意思的调查。我觉得重要的不是面对性话题时的回答,而是回答时的状态(自然的或忸怩的,蔑视的或不屑的等),它暴露出更多潜在的事实(意识形态,文化观念,宗教,性别问题等),话语的真实与否反倒不是最重要的。片中某教授说,存在着因恐惧而产生的无知,我们将一些事情隐藏起来,并反对它们来保护自己,对性这个问题尤其准确。我很佩服帕索里尼能问出“性和爱国之间有联系吗?”几个有趣的地方:一,在意大利人看来,当时的美俄中三国的妇女地位很高。二,意大利北方和南方差异巨大,前者开放,后者保守。三,某女士说,无产阶级的妇女非常自由,但不是说农民阶级。相当多的中产阶级非常伪善。对农民而言,他们一无所有,因而妇女的尊严是财富。甚至到了荒谬的极端,譬如女人不能去工作,因为那可能会导致她们失去贞操。
1,采访里不少不愿离婚的女人,或者趋向保守的女性,并不是腐朽,而是拒绝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拒绝再次生产怀孕以及家务琐事对自己的剥削。2,非两性话题的启发,我有一个女朋友很喜欢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进行反驳、震惊和灌输,生怕“不同”威胁到自己,姑且不论到底哪个观点是先进和自由的,但她那种对趋同的狂热,结合她的个人生活背景,确实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越是压抑的越是顽固”,带着这个思路看很有意思。镜像中国,映照当下。由性观念作为切入口,看性别、阶级、代际差异,在回答与不回答的百态之间尝试拼凑一个真实的社会图景。PPP本人出镜采访,声音很温柔,可以看到他多次显露的态度,还有几次直接的表态介入。“自我审查”和最后一part问题设置很巧妙。结尾出奇招。[2023-03-18]
谈谈爱与性,老帕认为绝大多数意大利老百姓的观念还停留在前现代(不愧是欧洲的中国),中上层阶级的拒绝出现(只看到Lualdi和另一个可能也是演员的美女被采访)也颇具意味(对此莫拉维亚作为砖家谈了几句…)从法国流行过来的真实电影,被访问人表现欲十分关键,碰到这种话筒一出群众蜂拥而上乃至插嘴抬杠的,就太幸运了,素人面貌大纪录。自我审查消音太嘲。问起同性恋,好像只有一个人表示自然其他统统表示鄙视,导演倒没跟人杠上。
7。帕索里尼不是基佬吗,采访对象对基佬的态度几乎一致,不知道他什么感觉
#意大利电影大师展# 大光明电影院,4.3分。比《夏日纪事》这类简单直接,在苦苦思索如何问出真实的结构(最终落到梅林法案很自然也很有趣)里,帕索里尼不直接挑衅,而是让民意微妙陈列而现;人群内部的地域/性别/阶层/代际差异、甚至单人言辞内外、前后的微妙之处。可以感觉某种“帕索里尼性”,避谈“变态”时我们的逼仄,而“变态”从不是祈祷或言辞(而是被其后隐藏的暴力)所消灭的。很多时候,1965意大利和2021的中国也无甚差别。
非常有意义的访谈,尽管人们面对镜头不会真的完全袒露心声,但也很大程度表现出了当时民众的观念,某些观念在如今的中国也并不过时呢。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最后关于妓院的讨论中只有一个大叔明确的表明了卖淫是对女性的剥削,在当时(或者说如今都是)真的难能可贵
就着“性”的话题作为切入口,其实一路深究下去随着话题逐渐危险(自我审 的消音设置委实巧妙又幽默),正如片中所言“编织出一幅社会图景”,这也得益于帕索里尼对调查问题的多角度设计和尽可能覆盖多层次、多样态的调查对象,激起谈话甚至倾诉的愿望,在探索“真实电影”方面颇有建树;素人面孔的真实性是最具生命力的,因此无论是否认同其观点,都能唤起观众的共情。
最有意思的是被采访者们因其所属的阶层、年龄、性别、立场关系,针对同一问题作出的不同回答,从中可以折射出很多社会顽疾的形成,甚至因身处熟人群中会掩饰或夸大表达的戏剧性,这其间产生的“戏剧”张力可能是超越导演最初意图的,也是本片最美妙之处,如诗人莫拉维亚所言“恐惧自己的本性”。
1. “我们需要说上很久才会知道我们想说什么” 与其说这是在调查人们的观念不如说在拍他们的麻木和焦虑。2. 记录下来的所谓观念也很有意思,尤其是在南意大利的某些片断 3. 导演声音很萌 4. 为什么意大利人都这么上镜
首映于1964年洛迦诺电影节。帕索里尼自称“意大利第一部真理电影”,话题是蛮大胆的而且颇有见地,不过今天看其实纪录片伦理有点问题,好多诱导提问……应该算是帕索里尼出镜最多的一部了。“自我审查”太有趣。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