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玛格达丽娜·巴赫的编年史》:土豆下有人评:愿谅我的无知,原来一直以为巴赫…

土豆下有人评:愿谅我的无知,原来一直以为巴赫是男的。

《安娜玛格达丽娜巴赫的编年史》:土豆下有人评:愿谅我的无知,原来一直以为巴赫是男的。
巴赫编年史的二十六块碎片”,真正打破剧情片-纪录片界限的作品. 我们无数次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今人试图复现历史,模拟当年场景,但此类拙劣的搬演为何从未产生”间离”的艺术效果呢(像在帕索里尼和侯麦的电影中一样)?所缺少的核心乃是与历史文本”相合”的元素――在本片中,它是巴赫的音乐:旧手稿上的符号和当下的音乐会构成古与今、静与动、抽象与具体乃至现实与潜能的复杂对位(来自《乡村牧师日记》的余音),而皆归于和谐之中. 拍摄是虚假的,乐谱却是真实的,沟通它们的乃是演奏;扮演(play)巴赫的莱昂哈特是”赝品”,表演(perform)巴赫的莱昂哈特则真材实料,统一二者的是技艺的传承史;安娜玛格达丽娜的抄写是不属于自己的创造,但约翰塞巴斯蒂安的作品只有建立在其上才是可能的,联结着他们的乃是爱情.
先为斯特劳布夫妇用摄像机为我们呈现出如此精湛的演奏版本投上五星,其次为绘画般严谨的构图投上五星,最后为其以布莱希特戏剧式的结构讲述巴赫一生的创作生涯投上五星!
波德维尔云:静态活人画和长镜头,纯粹的时序取代叙事的因果逻辑,碎片集合,音乐介入纯为展示,作为一种独立的表述方式,不附带与故事相关的情感或信息,趋于静态的表演和动态叙事。
电影纯在音乐、场景、戏具上着力,感性演绎减至最低;镜头每每静止、或只 zoom in 或 out,完整地保留乐师的演奏。两名“古乐运动”的健将披挂上阵:饰演巴哈的古键琴家 Gustav Leonhardt 与亲奏大提琴的指挥 Nikolaus Harnoncourt
9.6;OMG…醍醐灌顶!
影史十选。电影作为一项艺术,彻底丧失了其一切操纵性的花招,但在这绝对的美和表现力上绽放,聆听和阅读不得不也成为观看时必须的动作(自然包括阅读字幕),它变得和观看影像一样重要;在施特劳布-于伊耶选择并排列的这一系列巴赫的作品中,一种包含了整体节奏和速度的神秘结构悄然布局下来,看似如此简单,但我们感受到秘密的存在;它是一个音乐空间和音乐时间的研究,这也解释了要为何策略性地加入了巴赫对一座歌剧院建筑空间的注解:在一个准确的对角线角度内,相隔一座剧院的二人能透过墙壁听到对方的声音——爱?
奥利维拉说他在拍《亚伯拉罕山谷》之前也参考过此片
用音乐写成
保持客观和克制是对巴赫最大的尊敬
16/9/2006 7:00pm Space Museum
看完之后立刻涌起从头看起的渴望,却感觉完全是在踏上一片仍在拓宽的,更加丰饶的净土。这才顿觉,原来《编年史》的可贵正像一座空白待开的舞台,一位审慎又谦恭的绅士,将自己的所学所知都交付到了巴赫手中。这首先是修正(对演奏和电影语法),然后是反抗,再其次是我们久已失去的谦恭和让渡:将巴赫不多不少地还到巴赫手中,因为他的手便是“言语”的保证,而他也或许是最后一个忠于身体-音乐的均衡主义者(从莫扎特开始,音乐便从声音和身份选择中双双失去了这种身体的自足性,而加入了器具和语言的混浊)——也是同一种纯粹的歌唱性将我们领至开向永恒的海边。无疑,这位绅士—斯特劳布夫妇的所学正是电影,一应俱全的魔术,它穿越时间的风景,带我们跌入应接不暇的梦境之中。
没有比这种形式更精确的巴赫纪录片了。
文献音乐片,巴赫赛高!经济压力、小孩接连夭折等都是曲子间奏,著作等身一方面是真心热爱一方面也是不拼就没饭吃。不想听音乐的还是别看这片了,没剧情。
精准而美妙
热爱死亡,幸福而安详地终结在属于自己的一条条变奏
8。演员都是绿叶,即使是莱昂哈特弹的巴赫
可惜了。可惜了。BW的字幕翻译把这个好电影糟蹋的一塌糊涂。
2017.8.4 重看。哎呀七年之后我仿佛终于看懂了它的美。
一段日记 一段古典音乐会 |20160528 Centre Pompidou回顾展重看20 DCP(所谓修复版)
巴赫你妹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3年7月4日 下午12:26
下一篇 2023年7月4日 下午12: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