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最差,俗套的复仇和救赎,说教呼之欲出;瓦迪姆最佳,方达姐弟饰演一对禁忌之恋的兄妹,死亡的意向伴随放纵的欲望如影随形,简方达风格多变的丝质服饰和彼得方达的机车皮革外套充满禁断意味;费费开场遮天蔽日的黄色夕阳,拥挤嘈杂的罗马交通,伴随着老搭档nino rota如同闲庭信步的死神的配乐
三大导演改编爱伦坡。瓦迪姆那段摄影是小雷诺阿,感觉很不错。路易马勒那段挺有爱伦坡的味道,不过比不上罗伯-格里耶后来的东西,小学生那段倒是让-维果、谷克多、特吕弗的传统。费里尼那段最风格化,简直要笑死了,尤其吐槽奥斯卡颁奖典礼那段。
其实此片系三位导演为纪念爱伦坡而拍的三部短片.我只系喜欢费里尼的Toby Dammit.又是Freely adapted,和原来的故事只有意念上的相同.人在生存里找不到意义,到头来也莫非一死.片末的红衣女孩,个人觉得是看过的电影中最令人心寒的影像.看后几天都是犹有馀悸.
前两段其实单从拍摄风格上看并不能看出两个导演的影子,只是在故事的选取上有一贯的倾向,但是他们拍的很符合爱伦坡文字的模样,他的小说很古典但是很迷幻,没有多少语句就让人汗毛直竖,但是费里尼的第三段则更多的是他自己的风格,它更像费里尼,所以,各有所长咯
聊斋志异人马情缘,故事奇情配乐诡异;头尾呼应自我裂变,爱伦坡含量100%;光怪陆离罗马电影城,现代背景断头桥。三位一体,勾魂摄魄是也。
《门泽哲斯坦》 by瓦迪姆,方达兄妹出演;《威廉•威尔逊》by 马勒,阿兰•德隆、芭铎出演;《该死的托比》by费里尼,terence出演
四星给第二个故事《威廉威尔逊》和费里尼的《不要将灵魂卖给魔鬼》。前者故事很好,阿兰德龙演人格分裂演得也很好,后者故事里对颁奖典礼有讽刺之意,有趣,气氛也营造得恐怖,很不错。差就差在第一个兄妹的故事,故事不知所云,而且女主角是要有多丑!!!
1求之不得的人马恋;2另一个我;3死神指引疲倦的明星。打着爱伦坡的旗号,实际上1和3跟原著关系不太大。费里尼的3最佳,男主角在滑稽、荒诞、离奇的虚伪场景中焦躁不安、愤怒以及绝望的情绪,想冲破一切阻碍但最终被逼到穷途末路的必然结果,远胜过简方达的时装秀和阿兰德龙盛世美颜的脸部特写
费里尼还是厉害啊,他的颓废和愤世嫉俗直观上看就远比别人复杂,实际上也远比其他两位导演更让人细思恐极,而且说到底,他无论看上去怎样远离政治,实际上又是高度症候式和哲学化的,对社会和时代精神的讽刺极其尖刻,从不架空,这也让他源于现实主义,但最终远高于现实主义。费里尼的“小丑”和莎士比亚的“伶人”其实是一回事,那种狂欢和无力感本质上完全共通,达米特一段就在两种形象之间建立起一个深层次的连接。相比起来,其他两段多少缺点灵魂。
每当想对Stamp发一下花痴就会拿出来重温一下3,费里尼神勇且慧眼识美人啊。
吊死鬼前赏风景,猎狐猎心玩暧昧,织布寓言道死亡,美女黑马奔烈焰;吊挂开膛鞭抽背,良知分裂忏悔房;罗马众生皆梦魇,恶魔小妹白气球,古镇飙车鬼打墙,断桥钢索异世界;最喜欢费里尼拍的第三段,但愣是想不到改编的哪个爱伦坡故事
三位大师组团惊悚,就有两位和精神分析干上了,而且无疑是更著盛名的两位:如果说路易马勒的本我杀死超我,为展现异色创造了平台,那费里尼在现实和潜意识间的癫狂舞蹈,就完全是习惯性强迫症了。【7↑】
万圣节周末看三大导演改编爱伦坡的短篇集还是很应景的,三段看见心中恶魔面对死亡的故事。除了费里尼是数字修复,前两部还是久违的胶片放映。最喜欢第二部有些不完整声画也不太同步的路易马勒,今天还是他的生日,双生变态的阿兰德龙依旧帅出天际,霸凌解剖赌牌教堂几个单场戏不光耐看风格还完全不同。女神收割机瓦迪姆贡献了两个前妻被抽的碧姬芭铎和第一部的简方达,还拉来其兄彼得方达对戏耍酷野马分鬃,荒野奇侠古典的装扮下竟然还有太空英雄那味道。最后费里尼的氛围营造最完整玩得也最嗨,对明星聚光灯舞台颁奖礼荒诞迷幻的讽刺,首尾机场飙车的第一视角,断头断桥的完结也与大部分作品不一样。资料馆。
很有意思的三个小故事,貌似是仿照爱伦坡的小说形式作的。够黑色。费里尼的故事在暖场短片放过,受众一般。阿兰德龙的演出很抢眼有点不像他。黑骏马的故事比较美。另一个没太有感觉。终于也可以加一部补遗的片子了~~哈哈(大奇友情刻碟赠C,U某爱情蹭片to see )
真的好时髦。roger vadim如果摘掉滤镜,真的好像古早时代的soft porn,但是好羡慕jane fonda能养小豹子。louis malle运镜讲究又无聊,可是alain delon和brigitte bardot真的是我见过最有性张力的duo之一。fellini这段,显然影响了很多后来的造型师和摄影师。
爱之火徒然热烈 我只好投向挣扎与疯狂交汇后的死亡之路
相比罗杰瓦迪姆只是在炫耀老婆的身材以及费里尼的标志性让人费解头疼,还是喜欢路易马勒拍的两个阿兰德龙的片子…爱伦坡的死亡精神为爱为良知为命运,现在想当初想看这个片估计就是想看看方达姐弟怎么演情侣= =
因为小众所以显得诡异,三段故事各有千秋。费里尼还是保持一贯的新鲜观感,从形式到内容都更为耀眼,尤其是结尾。这种分段短片拼凑的集锦,具有极高性价比。
三大导改编爱伦坡短篇故事,片名《面对死亡》更直白,三个故事的主角最终都以死亡告终。罗杰瓦迪姆《门泽哲斯坦》告诉我们爱与恨相伴相生;路易马勒《威廉威尔逊》简直就是《宿敌》《双重人格》的前生;费里尼《该死的托比》依旧夸张,纸醉金迷的演员作死之路。
那个时候的集锦片现象也蛮值得研究的,现在这么火的大导演拍微电影也不知道学着点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