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幻想中的演绎真实,外景现实中的梦中幻想,大岛渚用尽手段【开头的介绍,三一律,重复镜头,照片的回忆,超现实】混淆真实与想象的界限,以此意图解释人类内在纯粹的自我存在困惑以及外在种族社会国家裹挟下的自我认同困惑,最后把观众也拉进这场谈论中。纪录当下并凝练升华观点的最佳拍法。
身披荒诞喜剧的外衣,涵盖的话题和内容却异常丰富,斗室内的调度和站位编排精心,有强烈的戏剧舞台感。1、当灵魂和肉体分离,是否还可以确认“人”的存在,即——所谓“人”究竟该以何种标准评判;2、幻想在现实中所占的地位,当潜意识超越了现实,两者的界限不再分明;3、个体在宗教范畴和社会意义中不同的定义;4、朝日关系永远暧昧纠结的镜像;5、一桩社会案件折射的历史钩沉。
冰冷的行刑室,这是齐泽克口中客观暴力的施展场所,是规训的最终环节,是不合格社会机器零部件销毁的垃圾场。这一切都要最终回溯到人类符号系统的最高暴力—法律。也可称之为某种意义上的大他者。你的行为无时无刻不被大他者影响,因为你身处符号系统之中。而R在绞刑后没有死亡,并以失忆者的身份复活。因为没有记忆与身份认同,管理者们教他说话,教他词汇、重塑犯罪现场唤起记忆,只为换回R的记忆与灵魂,以此来再次定罪绞死。R如同一个脱离于象征界的真实实体,重新接受符号系统的阉割,并接受他的命运。结尾被绞死后空空如也的绳套所揭示的,正是肉身早已死亡,第二次的绞刑所要消灭的是被符号阉割后的灵魂。这是影片大致的框架,之中填充的诸如R日籍朝鲜人的民族认同缺失、日本的民族主义意识、现实与幻想重合导致的暴力等元素也都颇有反思性。
这绝对是我不可能会忘记的电影了。
抛开它涵盖的国家秩序阶层权力信仰等等内容上的讨论,仍然有超惊人的组织框架、层次递进、呈现手法、逻辑结构等可挖,全部都是金光闪闪的牛逼,教科书式的神作,高考出题班底全来给你当私教的感觉
像一块扔向日本社会的石头,要的就是这股劲
被处以绞刑的杀人犯没有被吊死,醒来后丧失记忆。为再次实施绞刑而不得不唤起犯人的记忆。由此引发一连串的叩问。死刑的意义,国家主义,在日朝鲜人的歧视,神的存在与否,现实和想象的不一致性等等,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全盘人物的符号化。(无字幕,择日重看)
只有日本人拍得出的电影,极荒诞又极现实;充满符号的对白还很自然,大岛渚甚至还做到了喜感,经常逗得我捧腹。又是卡夫卡式的现代寓言,但难得的不cliche不招人烦。室内场景调度精确,抽象空间里保持真实性,虽小成本但绝对更适合大屏幕;时间不长的室外场景随意炫技,具象空间创造梦幻感,妙不可言~
和《桃色案件》,《十二怒汉》连起来看,会非常有意思。但远比美国人的评书流高级,高级太多!静态的剧场,张力太足,终于冲破了房间的局限!如今村昌平般野蛮生长,如筱田正浩般仪式布景,如铃木清顺般意识跃动!之前太看轻大岛渚,我错的离谱了!
题材发人深思,曹杨影城,全场在笑的是傻逼。观影体验,好起不来,看完难受。
乔治奥威尔风格的大岛渚电影,绵里藏针式的批判,批判国家机器对人的异化。死亡在日本人那里成为了一种仪式,一切必须按照规矩和程式化来。看完之后我在想
:我们离通往地狱的路有多远
类似卡夫卡《审判》般的异化司法模式,拉康式自我审视与自我认同机制的应用。国家机器的荒诞丑恶。看过大岛渚这部影片后再去审视《禁闭岛》而仍旧采用“治疗论”观点的人是幼稚的。“不是我们要杀你,而是国家不让你活”杀死R的过程中,基督教、民族主义、性等都成为帮凶。更包括看这部影片的你
只有我一个人认为是探讨民族问题大于法理道德问题吗
舞台剧风格明显,剧情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探讨了多个严肃议题,既有对死刑针对的是灵魂还是肉体的争辩,也有对在日朝鲜人生活困境的展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公权力的抨击,在这场倒带重演的死亡闹剧里权力阶级扮演的是跳梁小丑的角色,为了政绩不惜去诱导R成为了R,演员们夸张的表演更是增添了作秀的性质,室内镜头调度也很有张力,多个借绞绳作为取景框的镜头特别好,困囿感很强烈。
如果复苏后的R是缺失了原有灵魂的躯体,那么最终处决后绞绳中的空无一物大抵可视为无法凭借身体被惩罚的清白灵魂。清白,并非道德意义上的无辜,毋宁说是符号秩序中的空白和短缺,当幻象-客体把自己变为空白 ,律令-大他者的象征性建构赋予主体的空位(没有身体的绞刑架)便毫无意义,主人能指沦为空洞能指;它以顺从审判的方式逃脱了刑罚,因为审判/律令/国家/意识形态乃是以前意识形态的不可能的内核为起源、根基和支撑的,R以倒置返回起源,获得了彻底的自由-空无,某种意义上讲,最后时刻的R是律令的祖先。只要那个想判R有罪的实体与把战争和死刑合法化的实体是同一个,R就是无辜的,R因其无辜的颠覆力量被审判和处决;在遵从法律的判决、印证律令的权威之前,它已然以其无辜成为法律的史前创造者。遵从法律就是证明无辜。R的无辜在结构中具有必要性
意蕴丰富,宛如一出激烈话剧,又带有电影才能做到的超现实诗意。对奸杀犯的内在精神和环境压力分析很到位,对国家的讽刺需多了解。解答了为啥强暴者的动作都娴熟精准一致这个疑惑,因为他们在幻想中排练过。女记者的拔高奸杀案也是幻想。现在日本朝鲜人的压力参考《大暴走》
完全的な杰作だ!完全超越了处女作中对“犯罪”的讨论。1.个人意志的核心(我为什么是我,精神/肉体二元论)。2.犯罪完成的条件、偶然与随机(引入社会阶层的矛盾)。3.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战争中的帝国主义问题、战后的残留)。4.宗教问题(杀人是否为原罪)。结构:戏剧(分幕、戏中戏、旁白、间离)
5/5 卡夫卡式的繁复荒诞,先锋性丝毫不影响其观感,atg三个大字的出现已经令人感动,多元的人物刻画,逐层揭露的探讨话题,最后打破壁垒,对话观众,都是神来之笔。何为大岛渚可见一斑。
SAC. 卡夫卡式的大岛渚。绞死的是被民族、国家、信仰等概念所定义的“身份”,绞不死的肉身——“我不能被抽象概念所杀死”。把空想寄予具象实体犯下强奸罪,不是和强奸罪共情,而是与这出荒谬戏共情,而更荒谬的是这出戏基于真实素材。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的室内戏,前半段R的无反应更突显出公共权力机关的可笑。完美的调度和节奏,高频率的精简的台词,因此也更难,首尔剧场还把韩语字幕竖着放在右侧,兼顾不了字幕和画面,看电影比上课累一百倍 、、
4.5 前半小时的荒诞喜剧风格极佳,这个模式下塞了太多东西后段略疲,开场以为是要探讨死刑的正当性,其实只是借了这个壳子,灵肉分离、身心同一性、没有记忆的我是否还是我,朝日关系、民族主义,宗教与国家在死刑面前的不同立场,“你看到了神之光,所以觉得自己有罪”,“检察官是国家的代表,出去之后就是这个国家”,“我不想被抽象概念杀死”。构图简洁漂亮,舞台风格十足,抛开不感兴趣的朝日历史部分和突兀的姐姐的慰藉,相当好
60年代无疑是属于反叛者的时代,这部影片完美诠释了日本新浪潮的精髓所在,这种以纪实性手法引出超验观感,再通过媒介自反将叙事拉回到现实的纯粹影像属实过瘾。大岛渚的反叛是意识对于身体的反叛,是在自我否定的前提下被外力强制肯定自身归属性的无奈悲剧。他用一个看似充斥着左翼思潮的声明来表达更为深刻的哲学问题,从表面上揭露了在日朝鲜人的生活现状与不公待遇,也从一个帝国主义的视角出发对政治制度的形式提出了质疑与讽刺。绞死刑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将杀人这一行为合法化,而法是国家意识强加于个体意愿之上的规训手段,电影通过超现实手法将人的灵魂与肉体分离,从而将意识与身体分开进行审判,并在审判中进一步揭露了整套权利运行机制的荒谬与可笑,将无形的意识形态压迫落实到具有共性的R身上,最终以一个R的消失引申至我们所有R的失语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