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幽魂》:李翰祥懂得收,徐克能放不能收,诗不如旧,电影也一样。

李翰祥懂得收,徐克能放不能收,诗不如旧,电影也一样。

《倩女幽魂》:李翰祥懂得收,徐克能放不能收,诗不如旧,电影也一样。
李翰祥懂得收,徐克能放不能收,诗不如旧,电影也一样。
竟然用到了表现主义手法,李翰祥你真的太强了。从《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倩女幽魂》,看过李翰祥原版后才知道翻拍不值一提…
宛如读罢笔记小说之绝妙好文,纵是人物粗线条刻画,结尾突兀,亦天然一段婉转风流古意盎然。杨志卿有侠气,赵雷有书卷气,乐蒂有鬼气,唐若菁有戾气,皆恰到好处。小倩月夜急速独行小镇,表现鬼气绝佳手段,比吊威亚不知高明多少
摄影、灯光、美工如同工笔画,一丝不苟,布景简陋。助导胡金铨大概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自己的飘逸空灵会被徐程二人拿来彻底翻新这部名作吧?那种魔幻的打光估计那时比较少见,小倩在宁房里,背后的窗户纸破得如同骷髅。听到惨叫,燕赤霞先来看宁采臣,亲疏立分。人妖之战呼应着人间的正邪。
十里平湖绿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
若得雨盖能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以其时来看,剧本、灯光、特效、音效、表演,舞台置景,还有这种古典文学意境,本片可谓相当新颖。当彩色电影成为主流之后,彼时的邵氏鬼片使用了往后华语鬼片广泛使用的这种大冷色调美术风格,异常鬼魅阴森。李翰祥的国学修养可见一斑。7.8
这个版本又古朴又精致啊!音乐很棒,用了很多theremin吧… 道具,灯光和布景非常细腻,很有舞台剧的感觉啊。
古色古香,充满古典韵味,相比于87新版,这部老版更让人喜欢。李翰祥和蒲松龄一样,在聊斋故事中还有一些别的表达,“国之将亡必出妖孽”、“往往人之可憎有甚于鬼者”。老妪骷髅猛回头,和希区柯克《惊魂记》如出一辙,巧合的是两部作品都诞生在1960年,中西大师的一次暗合,别样两生花。
3.5;修复版的色彩太美了,古典味台词蕴藉婉约,亭台错落,花草疏落,布景相当精致,颇有戏曲舞台风味;人物皆一派端庄;搭配以西式惊悚(窗上的移动影子、窗格的破烂、夜幕蓝色烟霭的氛围营造),在小体量的空间内腾挪移转,叙事效率高,几无废言。以明清易鼎之际为虚焦背景,言之以“国亡则必有妖孽”,可谓对现实的虚妄指涉——人间的正气流失,倒映至幽冥彼岸亦妖气蒸腾,终须一柄利剑刺破虚假肉身。
在我看来这是最好的一版,后面所有的版本无不以之为参,李翰祥导演,胡金铨副导,天作之合,灵气逼人,典型的才华超越年代。
60年金铨还只是助导,书生倩女尚无风骚。然或荒烟蔓草或雕梁画壁,亭台楼阁皆妙手天成,还得了棕榈提名。那个年代的人们如此文雅从容
李爷爷的片不仅考据严谨古典味浓郁而且主要是他古典正统中透着灵气啊。。你会在看的时候觉得某些地方,恩,这样设计很妙。。那种韵味现在去哪找啊,就是尾声部分继续继承邵氏风格,说完事咱就跑。。不过已经习惯了。。囧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60版的精心设计,只怕87年那一版做不到如此地步,另外,乐蒂饰演的小倩,端庄有余妩媚不足,个人还是觉得王祖贤比较适合这个鬼魅的角色。
李翰祥导演,胡金铨副导演的联合作品,邵氏公司没彻底商业化之前的佳片,连片头都是老片头,徐克“电影工作室”87版翻拍的来源,连“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情诗,都是从这里出来的,故事较简单,但看着舒服,可以和同时期日本的“怪谈”系列一比,配乐、布景不错,古色古香,虽然是棚内搭景,但古刹、宝塔、小院、荷塘、森林、古道、残垣、断壁、冷月、枯灯这些造景氛围极佳,氤氲朦胧,阴气森森,确实有聊斋的味道。
(7.1)以现在的审美观来看,赵雷的宁采臣还行,可乐蒂的小倩实在是不够美,这么多个版本,最美的还是王祖贤。。。虽然结尾改编得有点大,但这个版本还是最接近原著的。。。十里平湖绿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若叫雨盖能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乐蒂的长相约束了一代代的女鬼啊(笑)这才真的才子是才子,佳人是佳人,剑客是剑客,各自都是有规矩的。半段爱情故事,半段隐侠传说。时代背景宏大但虚写,发案(?)地点精确且细置,一个鬼故事的“现实感”就产生了。宁采臣带着小倩骨灰赶路–>遭遇姥姥那一段好看死了。
邵氏早期的logo: http://images.blogcn.com/2006/4/11/11/connie_326,20060411205049.jpg
私以为打动戛纳的,是那套弗里茨朗上身般的光影表现。然而,它所提供的古典建筑空间趣味与完全东方式的文人审美意向,也同样是不容被忽视的。
还真是没有一句废话的佳片。
非常古典,乐蒂和赵雷的扮相非常古典,技术上固然落后,但60年代初拍出这么精致的电影,需要很深的国学功底。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3年7月4日 上午7:55
下一篇 2023年7月4日 上午7: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