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和学生运动何其相似:
怀着希冀与热烈,不顾一切
用炙热与疯狂,对抗世界
再而竭三而衰,渐渐破灭
大梦一场,向曾经的自己挥手作别
1.安托万之三,片名诠释:进错房间的摄影机,保持着好奇而节制的偷窥,重点情节省略。2.与布列松对立,特吕弗继承了雷诺阿”演员重于角色”理念,甚而专为演员打造电影,如利奥德之于本片,莫罗[祖与占],阿佳妮[阿黛尔H]。3.巴黎地下管道传信蒙太奇。4.多重文本:[幽谷百合][骗婚记]。5.对镜重复名字。(8.0/10)
当戈达尔在政治电影的路上一路狂奔的时候,特吕弗却依旧不为所动,开始大门紧闭的电影资料馆和电视里混乱无比的游行蜻蜓点水地提及到时代的喧嚣,所以若说这是一卷更具广泛意义的浮世绘也未尝不可,以混不吝的少年为眼去观察与感受周遭,借此成为安托万,体会与经历他的成长。
奥利奥的安托万是影史最可爱的男孩纸→男生→ 男人❤ 2022.8.17 Delphine Seyrig 也是一个可人儿。Claude Jade好像芙芙,但是我一点都不想这样想。
紧闭的电影资料馆大门暗示动荡的年代,特吕弗却不举政治旗帜,而是回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安托万的世界中,第三部是对成人社会的一次“侦探”,全片多数时间如机械般的拘谨(送信的管道),但时常也有爆发式的欢脱宣泄,每当这种时候特吕弗便会炮制不少经典的新浪潮视听来点明身份,非常有趣。
犹如结尾被陌生人告知真实境况一样,指出所有层面的本质——不稳定性不可靠性。人之间在情感中游弋,很难说你就是他的热爱。安托万本身处于一种变换工作的持续状态中,也暗示当时的运动背景。
当我们用缅怀的心态来看待贴着“新”标签的事物,本身就意味着亵渎。惊讶于该片拍于68年却没有对学潮的直接描绘,而是通过讲述青年安托万颇具喜剧色彩的挫折体验,或许故事想讲的不是politeness而是tact,驾龄太短。当时法国年轻人穿得可真得体。
从四百击的高领毛衣到了偷吻的白衬衫,迷惘的少年一下子变得欢乐起来,名侦探安托万。。。整部片的感觉非常轻松,有一种年轻人谈恋爱特有的开心~
Jean-Pierre Laud当年浑不吝得真是可人呀~
“神圣侦探行” ——是改变片场和戏服的演员,更是个个潜伏的导演,观察、计划、引导、表演以接近真相,最后陷入真相那无法拒绝的“圈套”引火上身,打破了界限。戏里戏外时光都在变迁,Antoine都在成长,许多故事并行或交织:幽情的郑重宣告,在办公室里也只是一条音轨,它的动静被一场还未结束表演的死亡盖过。一个富有经验的侦探总是无痕地隐入生活,毕竟人们默认一切都是dfinitive,直到侦探结束其暂时的身份也不一定会会发觉。可当身边、笔下的人物拥有了自己的成长与情感,我们还需要分清dfinitive吗?整体而言新浪潮的特质还是体现在了精神和叙事的内核上(许多无由自发的邂逅、循著时空自己消解的因果),但特吕弗呈现的效果依然传统工整。最后才亮明形而上意味身份的侦探甚至增加了经典戏剧的特质。
这部结合了安托万故事-特吕弗叙述-和侦探类型 所以尤其好看!里面还有对四百击下电车过马路镜头几乎完全一样的重拍、与Colette的重新偶遇等等 不断的“重复”
继《柔肤》之后,本片中再次出现特吕弗标志性的“定格”镜头。在这部极富“幽默”色彩的古典主义作品中,年轻男性被成熟女性的“空性”气质和“脱线”思维迷惑且引导——魔术般地变成了相对成熟而机智的先知;年轻女性被成熟男性的“中观”视角和“抽离”状态关注且追随——稀里糊涂成了相对成熟而博学的老师。作为一个在父亲缺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面对成熟女性投来的“求爱”信,受宠若惊的《业余小偷》安托万本能地选择了熟悉的处理方式——偷。但,偷,终究背德,甚至违法,终究受罚。偷什么不犯法?天才给出了一致的回答:偷“师”不犯法。于是,影片回到“爱与罪与罚”这一经典“三角”结构:罚他什么好呢?上帝想了想:罚他的妻子被“他人”偷走吧;罚他和现任约会《偷吻》时偶遇前任吧;罚他制作一部讽刺资本家又被资本家买下的“例外”作品吧。
Delphine Seyrig向其年轻的情人解释礼貌和机智之间的区别:“想象你不慎走进浴室,里面有个女人正赤身裸体在洗淋浴。礼貌的做法是你很快关上门说:‘对不起,女士!’而机智则是很快关上门说:‘对不起,先生!’”只有在第二种情况下,假装并没有看清楚洗淋浴的人到底是男是女,才展现真正的机智。
#亨利•朗格鲁瓦上海回顾展# 第一天。陆离曾花两万港币买《偷吻》胶片,我们却能在近50年后看到,还是很幸福的。最爱的三幕(对镜念名字;误叫先生打翻咖啡;Pneumatique递信)皆是妙笔。68年的巴黎风景也好看,窗外还有蒙马特和铁塔。而特吕弗还是很有幽默感的。
多奇妙,上一刻你还在看这位少年的情窦初开,下一刻他已经在街边嫖娼了。看到这部的时候就知道连看安托万系列后四部是北影节最正确的选择。
特吕弗很好地保留着安托万身上一种稚嫩天真的,儿童般的趣味性,于是他才始终无法迈入成人的世界,只能不断被辞退不断更换工作。
从镜头到念白都有着非常强烈的节奏感,例如安托万重复念诵三人全名的时刻,快速的推拉和钢琴的滑音也形成美妙的契合。而音乐遮蔽念白的时刻又有着默片式的幽默感。
《看得见埃菲尔的房子》
片头的音乐响起,就充满了初夏依恋的味道。空气中流淌青春的飞絮。
而《偷吻》的片名,更是充满了塞纳河的味道!
吻,很多时候是文明世界,人类最高的礼节,也是最敬的表达方式。
故事的主线是男主人公就职私人侦探所,每日工作就是跟踪与分析。
貌似很正义。但这些所谓的工作在很多眼中,也就是狗犬与探秘而已。
不仅让人厌烦,而且颇为恐惧。
但是男主不恰当地将片中鞋店老板娘称呼为“先生”(是翻译的问题,导致听错法语发音吗?),从而让人一眼识破,最后不得不正视老板娘的胴体,才可诠释。
———好在一切过去后,回到了剧本的正规!青春年少,两情终归。携手在巴黎的林荫道,享受初夏的气息。
长大的安托万在爱情里迷惘了,那是在68年,新浪潮也渐渐息声了
#2022BJIFF##资料馆留影#四星半,今年北影节最后一场,午后与《安托万与柯莱特》连看,两片之间相隔了6年,莽撞少年长成了文艺青年,胶片从黑白也变成了彩色,这一次安托万还是为情所困(是不是每个美好的小小少年最后都会变成感情经历丰富的“情种”?),他毛毛躁躁茫然无措,干着私家侦探却恋上了客户的老婆,天平在感情与理智上摇摆不定,他的初恋女友已经有孩子了,虽然瞧不上现任女友却舍不得这份感情,吃着碗里的想着锅着的……嗯,人类的感情真的是复杂又反复无常呢?特吕弗拍少年成长经历最拿手,如果拍爱情故事却是另一种味道。
【北京电影节展映】“安托万五部曲”系列第三部。拍摄于风雨欲来的1968年2月。安托万逐渐形成了“做一行废一行”和“见一个爱一个”的性格。比起他的故事,片中的一些闲笔倒是更吸引我:巴黎的气动力邮件传输系统、隐晦的同志情节、私家侦探的手段以及德菲因塞里格的迷人气质。在编剧克劳德德吉弗雷和女主角克洛德雅德共同录制的评论音轨中,你能听到一些有趣的信息和八卦。比如克劳德认定甚至恳请德菲因塞里格出演,而饰演开头军官的演员Franois Darbon在《安托万与柯莱特》中是柯莱特的继父,克里斯汀的姓氏也来自于他。客串饰演柯莱特丈夫的Adam是特吕弗的助理和副导,他娶了布丽吉特佛西为妻,但在44岁那年举枪自尽。克劳德还吐槽:对镜念名字那场戏如果是戈达尔能再多拍10分钟。
Antoine这个男孩子真的好可爱!!!整个片子仿佛绕着日常这个主干松松缠绕的线,每条都有种特别的迷人趣味,时而出现的幽默、伤感甚至悬疑都轻快地一闪而逝,被生活的洪流裹挟向前。写信的一段和结尾太喜欢了,特吕弗简直纯情得不可思议。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