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达尔的名作,论文电影,结构蒙太奇,声画关系实验。大量夸张的色彩使用(大约是60年代范儿),字幕板的使用。同时又有主题的溢出,顺手探讨了包括越战在内的丰富社会文化,以及语言与电影语言的关系。预告片的静音也很有趣。
单纯论剧情的“好看”,本片比不上戈达尔其他新浪潮时期作品,但鲜艳夺目的色彩调配(高饱和的蓝白红黄绿,五颜六色的电路电容、服装店、洗车行、波普插画等工业化图景)让至少一半的画面都足够悦目。和[男性女性]一样十分论文化,也都具有部分纪录访谈的特质。有不少絮语和思考拾零,关于语言、情感、人的有限性及日常生活的枯琐,还有越战与资本主义等政治话题。技法上基本同质于此前作品,无太多实验性,依旧是布莱希特式间离:间或插入巴黎各种工地建设的画面;此前的霓虹灯或字幕卡这回换成了各种学术著作书名,偶有广告或标志牌特写;女演员时而直视镜头自白;声画的分离或声音的中断;轻声旁白;电影海报([随心所欲]和[雨月物语]);有几个构图有蒙德里安的构成感。比较有意思的是对咖啡杯里的泡沫多段拉近的特写。(8.0/10)
前半部分展示法国新郊区的美与丑,近于《红色沙漠》,Antonioni更为体验式,戈达尔更为符号化(非简单化)。后半部分,视觉动力渐渐减弱。焦虑仅仅靠不时的弹球声维持,不可避免地陷入《随心所欲》及《中国姑娘》里的长段对话中。是模拟生活的节奏抑或仅仅是创作的困倦?
戈达尔的电影晦涩,满是自我的呓语,却颇为迷人。每览其片,必是夏时之感,初次拜晤其作正是五六月间,电影院闷热难挡。本片:画外的窃语,对镜直白,社会时事,字幕板分结构,声音的有无,色彩、镜头,背景声一如既往。
在有诗意的同时也有政治性,这一点一定要鲜明的表现出来,这是谁?这是最为诗人,作为画家的我,发出的愤慨!
#???#
该惊叹的地方太多了 一贯的面对镜头的独白 放大号的标题 城市建筑的穿插画面(为什么连建筑工地都这么美!) 关于战争 关于城市的扩张 关于语言 思考所及之处即是镜头所见 翻滚的咖啡 燃烧的烟 一个环形镜头 我也只是略知戈达尔一二而已呀
狗达在《我知道她的二三事》里旗帜鲜明地把消费社会批判的政治话语与对影像语言的反思并置,但最终结束于废墟一般的无结局里。政治问题本质上是(影像)语言问题,这一层他已无比清楚地阐明。每个人都在消费社会中自主地卖身,这与社会占主导性的话语本身的不可颠覆以及其在每个个体里引发的欲望息息相关。他在电影中对语言问题的阐释完全符合后结构主义对于索绪尔语言学体系的反叛,用杂交起能指与所指试图扁平化语言的指代系统,创造一门新的、开放的影像语言。但这一套思想的软肋在于,任何作品所能允许的意义创建潜力都要由作者本人来批准,解读者能拼凑出的意义最终都要指向作者。所以只要伽德莫尔的解释主义环形依旧成立,观众还是要在观影中试图走向狗达的大脑,而这与消费主义的关联就不那么显而易见了。
(借鉴了《虎胆忠魂》中的气泡,《出租车司机》又借鉴上两部。)“在有诗意的同时也有政治性。”还是那句话,不是拍关于政治的电影,而是政治的拍电影。戈达尔延续了维尔托夫的政治传统,朗西埃又重新发现了戈达尔的政治。一个中产已婚妓女的一天。政治性的反思生活,支离破碎,独白,有力量。
意识之流,政治与性(既有城市公共政治也有世界政治集中于越战,性爱与两性情感等),庞杂的议论(格言体)被整合于一个女人一天的生活之中,无尽的话题和无尽的批判。借用影片里的话,内容变成形式就是艺术。
旁白聼得我鸡皮疙瘩堆成山…..个Juliette眼睛化得好美……到处都是海报啊…….我虽然不喜欢Godard老头,可他确实高级
戈达尔 确实当之无愧电影作者 有时候他的段落不完全是影像逻辑 也包含了一定带有抽象意味的文字逻辑和思考逻辑//7700
最具科幻感的戈达尔。星罗密布的工地是城市高速发展和满目疮痍的两面,微弱低沉的画外呓语是脑中不断响起的杂音,机器在持续运转,连同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人物如当代建筑一般冷感脆弱百无聊赖,连控诉都是懒散的颓丧的。让语言成为一种武器,却只能刺向自己。
#法国新浪潮# 拥有一切《随心所欲》的优点,同时也具备当时Godard还未曾拥有的批判意识,就像朱丽叶贝尔托在餐馆中正面观众的长时间的“交流”,Godard始终质疑言语交流的真实性,以至于生成一种“非交流”——人物的对话从来就不曾存在,这些断续的词语的跳出,只是引用的例证。
从来没有角色会像Godard片中那样喜爱阅读,言语替代了视觉奇观,并以自己的方式潜入影片的文本之中,在不断的、徒劳的拆解中建构属于电影的新的意义,阅读的经验与观影的经验相连,回荡在黑暗的影院角落里。
就如一些被取消声带的巴黎新区的现代景观,在这些时刻,影院的声音针毫毕现,它让观众短暂地从影像的催眠术中惊醒。紧接其后的略显暗哑的男声(Godard配音)则是与向摄影机敞开心扉的巴黎妇女的二重奏。
2023.6.16
1.这是戈达尔最“反消费主义和消费社会的女性影像”的一部,我们发现女性影像、广告是后工业消费社会真正的基础,女性的肉体逐渐地被商业化产业化,身为女人必须要去购买生产资料来化妆打扮出富有女人味的外观,这真是对今日女性生活的警示。女人甚至在今天真的已经把自己当做工厂了,塞满各式各样被“带货”的生产资料,在脸部面具上化妆,然后带着这一加工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附加值等待商品消费的出现。2.“谢谢Esso石油,使我能快乐地在路上奔向梦想,是我忘了广岛,忘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忘了布达佩斯,忘了越南,更忘了房屋短缺的危机”太讽刺了!
戈氏社会学,工业版“随心所欲”,几乎是无所不包,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看上去就是如此),其中戈达尔典型的探讨对象:语言、商业化、战争等。大量对电影结构的重组令其看上去像一部纪录片,对我而言,看他的作品又能令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一定量的爆发,是件好事。
85/100 《随心所欲》或是《女人就是女人》等代表作的一种延续:已经到了一切都要高度商品化的时代、人们不能忽略美国、政治话题、越南战争和流行文化的时代。被消费社会裹挟如同卖淫,资本主义结构也在改造着土地,产品包装被放置在战后消费主义墓地的草坪上。那么,语言/影像能做什么?或者说,该如何看电影?
神作!过于迷人,如同巴黎夏日。城市-性-政治
一个被亮丽色块包裹的物质世界中,言语是溢出画框的臃肿,声音穿透几层空间与前者抢夺控制权,而人亦成为消费社会的商品;处于宇宙中心的美国不仅在肉体游戏中掌握指挥权,更把控着越战这样的实地抢掠。
戈达尔是洪堡特“语言世界观”的追随者 他忧虑于我们所栖居的语言正在消失的丰富性 于是大胆而审慎地调用各种符号 将意识流刻录成文字 以拓展语言的边界 捍卫语言的纯洁性 乃至创造一门新的开放的语言 他对语言的革新无疑是后结构主义的 也是诗意且带有强烈社会批判和政治色彩的 喃喃的男声念白着科技所带来的未来的实在感 背景中的咖啡泡沫却悄然接连破裂 演员以间离的方式平静地诉说 我们如何见证越战的后果却无法阐明它的原因和动机 于是通过描绘巴黎的城市肌理寻找社会病理学的解药 寄希望于艺术把人赋予它们的人性再还给人类
主要是对语言/形象/表达/思维的思考,兼有工业社会、消费主义、政治、战争的话题。标志性的长时间固定镜头、模棱两可的对话、鲜艳的色彩、吵杂的环境音、打破第四面墙、人物靠着花哨墙面的构图。一些非常棒的段落:观察咖啡表面的泡泡,香烟火光的特写,女主在楼宇中央的独白和镜头环绕一圈,“我不知道该描述她还是叶子,都无法描述”。有一些很有趣的跳出影片本身的地方:没有任何意义的左右转头,“电影里的人都不真的讲对话”,“接下来我们再来一遍”(重叠剪辑)。大量标牌、建筑工地镜头。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