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的一天》:恢宏壮烈,经典史诗。三小时的电影,尽显英美法对这段历史的无比骄傲…

恢宏壮烈,经典史诗。三小时的电影,尽显英美法对这段历史的无比骄傲。二战是人类的浩劫,也诞生了不朽的史诗。有时候有些嫉妒英美,原本中国的抗战也可以拍成真正的史诗,国人也可以带着骄傲回顾历史,英烈们可以无数次被毫不犹豫地歌颂,如果,1945后不再有战争。2018107

《最长的一天》:恢宏壮烈,经典史诗。三小时的电影,尽显英美法对这段历史的无比骄傲。二战是人类的浩劫,也诞生了不朽的史诗。有时候有些嫉妒英美,原本中国的抗战也可以拍成真正的史诗,国人也可以带着骄傲回顾历史,英烈们可以无数次被毫不犹豫地歌颂,如果,1945后不再有战争。2018107
《建国大业》深受此片影响。大场景、大题材、近百位明星客串。一千万的投资黑白片中少见。大量实景拍摄、大量航拍,估计斯皮尔伯格都眼红。盟军美军、盟军英军、德军的上至高级军官下至普通士兵、法国的普通民众等N条线并进。“他死了,我瘸了,你迷路了,这就是战争吧”
恢宏壮烈,经典史诗。三小时的电影,尽显英美法对这段历史的无比骄傲。二战是人类的浩劫,也诞生了不朽的史诗。有时候有些嫉妒英美,原本中国的抗战也可以拍成真正的史诗,国人也可以带着骄傲回顾历史,英烈们可以无数次被毫不犹豫地歌颂,如果,1945后不再有战争。2018107
小时候没看完过,这种全景式的安排,是否算好难说,而且片子很老了。但亦不会有其他的故事表现形式超过这种体验。
相较十五年后的遥远桥,选择诺曼底会让自己叙事受限。首先这是一场胜利,以历史胜利者的姿态重述重大胜利历史,难免正向情绪过满(即使影片插入几场盟军败衰戏以平衡),对手的整体迟钝懈怠也无法有效反衬我方战力士气。其次,全景叙述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顾此失彼造成叙事断流:观众刚开始移情,很快转向他处迟迟不归。几乎所有群星&大战电影都是如此,本片明星数量更多才更显突出……但一些与大场面无关的小桥段的构思甚佳:空降挂钟,两声回响,敌我对面不相见,“他死了,我瘸了,你找不到北”。三星半。
1962年的电影,至今看来大场面依然不过时,几十个角色个个鲜明。只能说,电影技术在进步,人性在退步。
美国特种部队遭德军射击;一群法国修女冒着枪林弹雨抢救联军伤兵……
跑龙套的都是明星
在没有电脑特技的年代 通过紧张的小场面表现恢弘的战争场面 这部电影是典范
三星半。全明星阵容的二战史诗片,诺曼底登陆战。战争场面比较逼真,尤其是对德军的表现,也比较真实——不像天朝的某些战争片,以正义的名义做失实之描述。多线叙事、人物众多,除了明星脸,感觉叙事略显混乱,节奏感也欠佳。
终于完整的看了一遍。三个小时似乎还不够长。如果能给六星,我也会毫不犹豫
为去登陆海滩做预习。没想无论从上级到士兵的清楚人设,到多角色和线索的复杂推进,再到大场面调度,一点都不必半世纪后的战争大片差。法军突袭乌伊斯特雷昂那段更用了今天时髦的全景俯瞰长镜头,当时可没后期合成技术。这四个导演丢到当下,加上同时代的大卫.里恩这些,电影产业起步更加牛逼?
叹为观止的战(yan)争(yuan)史(zhen)诗(rong),庆祝反法西斯就应该看这些经典好伐!
关于改变二战格局的诺曼底登陆,有很多电影和纪录片,也有很多导演和演员尝试过,但这部确实堪称经典,即便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看当年拍摄的电影,也完全不觉得有丝毫简陋或者粗糙的地方。影片里既有对大场面大事件的铺排展开,也有对小人物故事的关注,故事穿插进行又安排有序,导演把握剧情功力的很强
所看过关于诺曼底最轻松的一部片…钟楼、风笛、擦肩而过的德国兵、鸽子、香槟、修女….感觉很得意
这种真实片子的拍摄手法很中规中矩,意味着差不到哪里去
本片描述西线最振奋人心的战役:盟军诺曼底反击。50年前的电影也一点不逊色《拯救大兵瑞恩》。最搞笑的片段是,美军失散的小部队居然和德军隔着一道低墙擦肩走过,目不斜视……
脚踩《鸡奸大病瑞恩》
没人说说那振奋人心的片尾曲 ,话说这片子诚心排成黑白的么?
SEAN CONNERY和HENRY FONDA跑龙套

确实非常恢弘,全方位的展现了这场战争,无论美军、英军、法国抵抗组织或者德军,无论前线的将士还是幕后帷幄的上层,他们都只是诺曼底登陆这一天的组成部分,一部分注脚。没想到Sean Connery跑龙套的还是这么一个搞笑的角色,很可爱~
打开就知道是老片,但是没有想到老到这种程度…很完整,甚至很恢宏,并略带轻松的展现一场残酷的战争!
巨细交织,平行叙事。伟大的战役,伟大的电影。躲在空调房里看三个小时也过瘾,当然,若能重返影院大幕就更爽了。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3年7月4日 上午7:19
下一篇 2023年7月4日 上午7: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