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姗娜的故事》:女人掉入男人的陷阱,是自己沉湎于爱情的代价,也许甘愿;男人自诩…

女人掉入男人的陷阱,是自己沉湎于爱情的代价,也许甘愿;男人自诩聪明,凌驾于女人之上,却是沉湎于自我的良好感觉,到头来是自己走不出去自己营造的美好幻觉。

《苏姗娜的故事》:女人掉入男人的陷阱,是自己沉湎于爱情的代价,也许甘愿;男人自诩聪明,凌驾于女人之上,却是沉湎于自我的良好感觉,到头来是自己走不出去自己营造的美好幻觉。
实际的真相是什么呢?苏珊虽然被人利用,但她忠于自己的感情,固执地追求自己所爱,对比出男性的靡弱和欠缺行动力,到最后她或许成功了,或许还会继续。但是那两个有一大堆奇怪理论的男人要干什么呢?年轻人真是残忍无情且没大脑。

我不太能理解像贝特朗这样的男人,觉得他应该是一个潜在的GAY。
一开始觉得苏珊娜就是一个包子,在爱情中没自尊,还倒贴,也被其他影评误导,一直等待她的黑化报复。其实,苏珊娜就是敢爱敢恨做自己,爱得时候没有保留,愿意付出,不爱的时候全身而退。她没有那么斤斤计较。她的幸福是别人抢不走的。
侯麦怎么拍得让我感觉即使是苏珊娜偷屌丝的钱我也能接受因为屌丝实在吃人家软饭吃太多了,但我更相信是屌丝那个乱搞的混蛋朋友偷的钱,苏珊娜应该没有那么坏,只是在爱情关系里没有自尊但不放弃追求爱情的女人而已。混蛋倒是连高个子女人都不敢追的软蛋。
8.75/10
故事还是有点纠结的。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跳舞都要找一家右岸的俱乐部,我猜是摆明了要和雷乃那帮人划清界限?

重看;3.5;恒定完美的三角形结构(男主是一对恋人的棱镜与传声筒),而苏菲如功能性外角,在三角行将坍塌时常产生强力支撑作用,侯麦的剧本功力一如既往的强悍,善于将这般流俗故事写得优雅有趣,半个多世纪前就拍出如此犀利通透之作。

如果说《面包店女孩》尚能以结婚收场,尚能标榜些许“成功”的可能,这部对“虽普确信”男性们的嘲弄讽刺堪称直白——在他们眼里姿容一般、智商欠奉的女孩,竟能勇敢地以“牺牲自尊”来成全感情,竟还迎来幸福的可能;结尾沿着男主视线去凝视苏珊娜的身体,其羞愧与卑微几乎能溢出镜头。

贝特朗与纪尧姆明显具有镜像功能,急于“成人”的前者暗暗师从后者(因而有各种奇怪的容忍);他们以为输在女性的“狡猾”(影片视角),然而其实双双失败于自以为是的居高临下。
男主对于男友和女主都保持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怜悯心态,轻蔑、瞧不起,却又依存、享受(不断拒绝并最终答应,这一招女主最后也用上了,变被动为主动)。丢钱、新女友、重见女主最终让男主失去了居高临下的一切可能,但他依然把这种结果归结为女主的复仇。导演很会利用镜子与影子表现男主眼中纠结的角色
候老总是善于塑造这种貌似不惊人最后却发觉是最猛的人
无脑自恋又可怜的两个年轻人啊,碰到苏珊娜这样聪明的女孩。不过感觉几个演员演得不好,加起来还不如一个索菲。。有些段落还挺有意思,不过也不能说自己完全看懂了。。。呃。
这几天在看他的片子,故事的铺陈很有自己的风格,只能说我看片太少啊。我观察到的存在在他影片中的规律性的东西是,结尾部分都会变得豁然开朗,仿佛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说的了,但也包含部分深刻。即使它只是个爱情片
对侯麦一见倾心,太厉害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疏离、随意而美妙,丰富又细腻。无关乎道德,爱情里没有道德可言。“三人行”是法国人极偏好的形式。迷上苏珊娜优雅纯真的笑容。
看似女性的“复仇”,实际是直男癌们的臆想。幼稚地捉弄女性并以为自己是“成功”的,发现自己“失败”之后还为自己找借口,真是活该被女孩抛弃。
真正有资格“嘲笑”或者“报复”的人,是已经获得爱情的人(当然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干)~
道德故事第二部,两男一女的故事,又再是喃喃自语的男角,这次是欠缺自信但又不停抱著自负心态高居临下看待女角的感情追逐,试图在另一强势男角旁边找回点点的优越感,最后发觉才是这场心理游戏当中的输家,男女价值观大不同在这片精彩表现出来,颇有趣的格局
侯麦若不去当电影导演也一定是位优秀的心理学讲师吧,得多么细致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才能如此鞭辟入里的把握这些日常熟悉却难以描述的情感龃龉呢,透过摄影机镜头一边观赏一边反思,对待爱情太板眼则无聊太戏谑则轻浮太在意则失意太狭隘则自讨没趣——经历真的是经验的必经之路,每每自命不凡的菜鸟被老手耍的团团转而不自知,看戏之余惊觉曾经也不过是戏中人,自作聪明往往真的只是小聪明啊。
桑塔格说,我们的同情心宣布我们的清白,同时也宣布我们的无能。侯麦却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情心未必清白,其肮脏有时正与冷酷相同。
讨好别人,时而因怨恨自己的无能而远离这游戏,从头到尾不过是个跳台,作为一个被旁人借用以表达的途径而存在,早应习惯那虚假的热情,了解你是她引人妒忌的方法,不必灰头土脸,在开始的时候她也不过是另一个你,大家来来回回,贪恋什么?又值得再说什么?一次两次三次,这三角志我早听过千百万遍。
男人眼中一个稳操胜券的“便利贴女孩”,一场男人心中居高临下的“捉放曹”,却终于因为轻视与自负,落得难堪的自取其辱。

智力、财力、情感上始终自认优越一筹的贝特朗,看似人畜无害,实则在心中为女主贴上低自尊的廉价标签,而表现出近乎于怜悯的同情。为不断确认自己的判断,反致其陷入了与女主被动形成的猫鼠游戏。

没有采用烂俗的三角关系,贝特朗、纪尧姆、苏珊娜的关系更像一扇彼此透明的情感橱窗,真正的情感围城只在于贝特朗与心目中“虚拟苏珊娜”之间。纪尧姆的存在不仅是打开贝特朗恶的一面的钥匙,更作为偶像一般地存在,引领贝特朗释放心中自私的魔鬼。
纪尧姆令人作呕……很能联想起读书时那种公子哥、孩子头之流一呼百应的场景。贝特朗对男权上风的莫名崇拜也不难理解,而一旦具有这种崇拜,也就很难摆脱。其各方面都不太成功的结局更多来自出身与性格,但身处这种结局时内心的郁结——也就是那段内省独白,则是因为无法摆脱这种虚假崇拜。三人降神会那场的插入镜头真有趣味啊……
主人公觉得苏珊娜没学过大学、长得不好看、举止不优雅,没自尊,被朋友三番二下就追到手,于是还和朋友一起故意找女孩请吃饭跳舞,觉得女孩挑的下一任一个比一个丑,甚至怀疑女孩偷了他的钱。结果一年结束,女孩找到喜欢的人结婚了,他因为太操心别人的事情没好好读书考试挂科了。侯麦把这些简单的故事讲得这么生动真是绝了。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3年7月4日 上午7:17
下一篇 2023年7月4日 上午7: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