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半。同样是借鉴了‘杀人回忆’。虽以案件做串联,却更多去讲女主角的成长,少女性的萌动与爱的萌动。而回忆的元素也很多,很多年代符号,相信很多人也能找到回忆。片中还藏了很多坏心眼,也很好玩。
将少女青春期懵懂与奸杀悬案交织起来,两点一线都是“未知的黑处”,都需要探求,凶手是谁反倒不重要了。老师有句台词“越是平时看上去蔫不拉几的,越是出人意料”即道出两者的共性。时代背景与少女成长非常写实,能够看得出剧作、美术与表演上的细节都很来源于生活。
我个人非常喜欢,气质独特,但也有许多疑问。过几天会采访导演。
90年代的工厂社区版杀人回忆,远不止青春成长。全片弥漫着一个时代的性压抑以及温吞日常生活所掩盖的惊悚感。六七十年代赤色残余防空洞以及进行时人工湖所象征的犯罪现场也使得影片在更纵深的坐标体系中力度十足。
77-83出生的一代导演,到了可以在怀旧中巧妙叙事的年纪了,无论是夏洛还是黑处,时代感做的都挺不错。嘻嘻哈哈的直男大多会美化记忆,觉得青春最懵懂的1990年代初还不错吧,敏感的女性却会呈现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回头想想,那个时候校园传播的连环杀人,像是吓唬孩子的威胁又可能是真实的冤假错案。
很多生活场景感同身受
承受着传统性压抑的少女,在好奇中倔强成长;潇洒的女青年厌倦着生活,又被周围人揶揄。两者形成一种互补,拧成一种几十年前的女性呐喊。少女的母亲,强势泼辣,无意中传递着旧价值,成为压抑的帮凶。杀人案只是背景,但也不太喜欢这结局。片子带着曾经的生活印记,可以嗅出味道,还带着些黑处的玩笑。
【First青年电影展展映】服装道具布景音乐等把90年代初还原得非常好,仿佛在看90年代电视剧。众多黑色幽默、性暗示元素与若隐若现的路人凶手让电影始终有股荒诞的压抑感。主配角演员虽小但演技出色。作为300万小成本处女作,在各方面都不错。导演剧本很好,美术很棒。值五星!个人年度十佳
被误解 被操控 被否定 无力地反抗 这他妈的才是中国小孩的青春啊!很多细节做得超级棒 譬如说 大家集体看黄片被抓 没有经历过 90 年代的人是完全不懂为什么的 还有 每个学校总会有一两个漂亮的女生 成绩不好却有一堆社会上的混混朋友罩著她 以及 那惊悚的“为革命 保护视力”
关键词是荷尔蒙,驱动着男人的暴躁和女孩的好奇。很好地再现了九十年代初,那个一元化社会初步松动,而人们的欲望还没有完全被市场化编码的特殊时代。作为处女作,流畅质朴,既没有独立电影的矫揉造作,也没有商业化青春片的狗血和下贱。
和《心迷宫》一样用了字幕过审的套路,场内观众多在女孩被歧视和言语侮辱的段落没心没肺地大笑,并在结束后发出开高走低的感叹,但这明明是借了杀人回忆之壳的性觉醒片啊。在压抑的氛围下闪现的几处友情段落和后面的明信片都十分之灵。
我对这片子的喜爱与反感均来自于其高度符号化的时代感,拿奸杀案给女孩的青春成长和时代的特殊印记做麦高芬真是个不错的点子,但具体处理上经常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特别是那个明显是在向《杀人回忆》”致敬”的的平移镜头。
结果有点尴尬,但女孩在成长过程那种惘惘的威胁,呈现得特别好。
看电影意外遇到导演见面会,那位提个问还要嘲讽全场观众的小盆友,略略略
悬疑类型片包装下的青春女性成长叙事,时代氛围的还原很具真实感,对于女性意识的孕育过程和争取主体性的自我抗争刻画得极为生动,温和细腻的女性视角下,处处都有对于青年成长环境和教育体制的戏谑与讽刺,不时出现的鬼魅般男性隐喻丰富,值得叙写。
最后她在录像厅看着李丽珍的《蜜桃成熟时》哭泣,也许从那一刻开始,她知道自己的青春死掉了,后来她再也摆不出在花树下少女无忧无虑的表情。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青春是什么时候死掉的,就像不知道黑处有什么。PS:有人说不如《我11》,我倒觉得它比《我11》好太多个《少女哪吒》。
暂且先说两句,细致入微的环境刻画和人物塑造成功的营造出的年代感真实可信,各地方言的自带喜感和生活气息让人忍俊不禁,各种细节都能有效的勾起90年代的集体回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痕迹,青春成长和谐的杀人回忆,但光最后屏幕打出的那行字就距离真正的杀人回忆十万八千里。
比较诗意化 比较散文 生活中人人都是一个悬念 不同人的视角里 有不同的角色 而这个角色有时并不取决于你 故事性弱了点 台词和小女主都是亮点 尤其是小女主的演技真的好棒 不知道删减版里都有什么 期待导演下一部作品
当一部电影没有明星效应的时候,回归作品本身,引人入胜特别重要,很好看
三星半。再多给半星情怀分。细节很80后,故事完整性较弱,当然,可以把它理解成少女视角的过往片段,也无需什么完整性。角色演的都挺好的,当然了,看《蜜桃成熟时》都能哭的大概也就她了。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