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秽》过后终于有一部感到满足的日恐,血腥与凶猛程度超出预期,视听氛围处理得相当精彩,但它又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日恐,以东亚民俗灵异风格的口吻讲述了一个非常西式的鬼故事,尤其最后还有一场特别气派的大型驱魔仪式。不过相比较之下还是前两幕那种日常的诡异与崩坏感更令人背脊发凉。“来者何物”不再重要,“因何而来”也许更可怕——人心作怪总是引鬼入室的源头。
我操,好屌!这个叫啥?社会派灵异恐怖巨片吗!故事、视听、表演、立意,全方位的振聋发聩。中岛哲也不像上一次在《渴望》中那样抛弃叙事大玩风格,而是在保证叙事完整性的同时把个人风格更好地融入故事之中,而代入感极强的现实议题也影片不同于以往中岛哲也作品的“中二”与“悬浮”,第一幕和第二幕难道不是恐怖灵异版的《坂道上的家》吗?高潮戏的驱魔可谓是气势如虹,妥妥的商业大作水准,看呆了我呀!
不要把它当作恐怖片的话就很好看啊。就是一个灵异背景的剧情片嘛。话说直到站在河里的那一段我才认出了冈田准一——刘海太遮脸了。还有一个中段黑木华和小孩在车站打电话说自己无处可去的时候我还以为她妈妈会出现然后扭转全局之类的……呃。民俗学副教授我一直觉得不知道哪里像庵野秀明(扶额)。
读完原作小说之后更新:婚礼、日本各地灵媒集结、逢坂大妈的戏份什么的都是原作里面没有而电影原创的,加得很好看嘛!逢坂大妈我到最后都没认出来是柴田理惠(全片脸盲)看来她演技突然开挂。很多人吐槽太长的婚礼部分我也觉得特别典型,那种隐藏在日常中的各种小小不适和日式形式主义(大家穿得美美的,而来宾里面真心祝福新人的又有几个人),也体现了男主重视“表面”而忽视妻子想法的状况。
都说是日本版《哭声》,但是《哭声》分数那么高,我看的一脸懵逼,这个分数那么低,我觉得很好看啊!
天上拍片,人间看片,导演与观众跨服聊天。中岛哲也携手一票爱将老将,集体痛饮假酒,四年邪磨一剑;云里雾里,懵逼等你,恐怖电影,重新定义。
抱着松子和下妻的期待来看大可不必。片头之后的前半部刻意控制了华丽程度,后半段法事中精致场面回归,保持了一贯的中岛画面水准。先期有打出日本驱魔人的口号的话,实际效果也是做到了。不能算标准的日式恐怖,有很多美式恐怖的影子,特别最后一幕爆血浆不用说也该知道像哪部了。在日本恐怖片已经沦落到不断将贞子和沙耶子这对cp拿来炒冷饭之际,这不得不说是一部回春之作,堪比《僵尸》之于香港恐怖片。情节上有原作小说打底,角色和故事性不用过于担心,网络成瘾问题也是比较有新意。部分画面过于残暴,观前需留意。 2018.12.07@大阪阿波罗电影院
很有意思的片,用一个看不见的恐怖意象来展现日本现代家庭生活的表面性及其引发的堕落循环,而本片将一切的祸源归结为对小孩的忽视而使小孩产生的畸形心理,虽有点cliche但又在情理之中。本片可以分为三个章节,前两个章节分别从不同视角展现日本现代家庭悲剧,最后一节是一切的终结。最终节的大型驱魔表演是很有看头的,日式驱魔仪式/儿歌/护身符等都是与日本风俗离不开的本土文化。
这就是日本导演拍了一部《哭声》,韩国导演用类型元素做反类型的尝试,日本电影一直是另类的存在,所以中岛哲也更多的是做自己,在电影的剧作上做更自由的尝试。中途换视角放在欧洲文艺片里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就像欧容今年的《感谢上帝》那样,前后换了丈夫和妻子的视角,让你看到恶魔是如何被召唤而来的,表面上虽然是很夸张的类型元素处理,其实讲的还是孩子需要被关注,换到第三个视角,让一个不会有孩子的人和一个不想要孩子的人解开心结。看到的是一个驱魔故事,其实只是很文艺的把每个人内心的魔鬼很具像化的处理,用中岛哲也非常风格化的视听语言讲出来,WTF式的血浆场面让人想到去年瓜导那部争议性很强的《阴风阵阵》!
高潮戏非常无力,与剧作无关,完全是手法的问题,但前面的一切都太棒了!中岛擅长在电影中搭建扁平的二维空间,关乎叙事,关乎虚构,并在其中填塞三维空间才会具备的抽象侧切,不协调不现实所致的畸形和膨出在扭曲跳跃的行进姿态和步伐下焕发出独自存在的短暂真实,却又是彻底的假象,电影中对这一策略的落实透过夫妻生活、虚假博客、恶灵动机、灵媒驱魔乃至整个刑事机构对公众隐瞒真相的态度等方方面面可以窥探,若就此停留于模糊感觉,无疑是完美的,中岛还是太在意“告白”,反转这一戏剧手段将全片的优秀伪装扯下,并因维度的修正统一而乏味和疲惫。
1.中岛哲也的恐怖新作,继续深揭人性的阴暗面,风格上不似前几作那般强烈,但依旧不乏高速剪辑与叙事的拼贴。2.以鬼怪之名的社会寓言,核心是对抚养孩子的恐惧、压力及对孩子内心的忽视,社交网络与虚荣分裂亦为主题。3.三段式&转换三个不同视角,先展示表象再渐次进入里子,似[惊魂记]与[咒怨],不过恶灵的凶猛与残暴还胜过伽椰子,电话语音伪装身份,公众场合造事故或直接解离肢体,驱魔式整栋公寓及周边成为血浆的国度,宏于[哭声]。4.事件起源与最终结果悉数留白,引人惶恐不安, 但还是通过一位厌恶孩子与另一位求孩子而不得的人与孩子间的和解,放逐了家庭矛盾的邪魔。5.轻拍肩膀+血溢后背的场景令人细思恐极。6.“孩子们有时会被强烈的死亡所吸引,想要闻一闻死亡的味道,而死者也强烈向往着生命,一如镜子的两面。” (8.8/10)
他来了他来了,他打着电话走来了,披着恐怖外壳的公益片~蛋包饭王国需要真情陪伴的每一天
不是印象里日本恐怖片的日本恐怖片 不是印象里准一的准一 菜奈太贺甚至隆子都和印象里不大一样 唯你聪还是你聪 另外十分想知道驱魔仪式的混搭是不是元气的主意
《来了》蛋包饭是天
“《我们》《来了 》”,你们是谁 ?高反差惊悚
可以 !这很中岛
这次混杂早期的光线与动画感和后期黑深残
前三十分钟跳tone快离场 ,but倒吃甘蔗真香啊
中岛哲也每部电影都是下三滥、钟意更层面营造巨大反差 ,音乐,剪接,光线,节奏
以我中岛粉丝 ,他拍了一部混血作品 ,我可以想像两极化评论将影响更广族群
摄影不是阿藤正一觉得可惜 ,但习惯这片如类戏剧的光线 …啊中岛你又调皮惹
《来了》相较更商业化 ,仍充斥中岛的调皮
它是一部有血有黑有演员魅力有嗑药有幼女的“爽”片
中岛的本事在让小松菜奈形象大改 ,毕竟是导演捧红她
好想要松隆子踩我哦(梦想)
好想养女儿哦(父爱)
松たか子一出场我就安心了ww
如此华丽的驱魔戏份,简直是《哭声》那段乡俗驱魔的一体两面,视听实在是强。倒是育女教子的主题有些曲高和寡,多线叙事下的两对男女都有着各自的子女难题,没有经历的观众很难有共鸣,估计这也是总体评价不高的原因吧。
前半段是《告白》时的中岛,什么来了?根本什么也没来,这群人一开始就是注定作大死,还有那个国家能比日本更淋漓的表达笑容底下歪曲发臭的脸孔,练就一身表里不一、有礼无体的功夫,还有什么能比婚礼、部落格、公司茶水间更适合当作演武场呢?透过夫妻不同角度的叙事直接扯破名为幸福的薄皮,可以,这很中岛。后半段是《渴望》时的中岛,他还是忍不住玩了那些血浆,搞一出日本版的大法师,虽然已经剧力不再,但看得极爽,那个驱魔仪式是什么户外音乐祭吗?最后留下的是孩子啊,他们最单纯了,单纯到如果连出生的机会都想从他们身上剥夺掉,也难怪了,孩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令观众失算,中岛哲也做得不赖。能用的都用上,视听饱满,也不用于以往追溯恐怖源头,紧逼地切入对人心驱魔。丈夫障眼法般守护家庭全为自我满足,妻子总被阴影追赶,以为应当被亏待,相互丧偶的血腥婚姻,到中段演变得愈加有趣,种在孩子身上的恶果登堂入室。妻夫木聪有最佳恐怖场景,而黑木华失魂笑得好瘆人。所以说起来,“灵力很强”的姐妹俩到底要来做什么
片子里有对生命的敬畏,没看过原著并没有全部理解,有些镜头还挺好笑。
喜欢。人都是外在的完美,内心潜藏着危险的欲望,在召唤“来る”,电影里的角色一旦有机会了解到了另个人不完美的那一面,就会被传染恶邪的欲念,链条式的葬送性命,由名字联系出来的复杂意象,由孩童靠爱牵引出来的无形恶魔,是很难断根的存在。满意的部分在于中岛哲也仍旧一往直前,他明智的弃《渴望》的手法,大胆的平铺直叙,十分娴熟的视角转换,构建了一个恐怖的慢慢降临,包裹在外的岁月静好就像蛋包饭一样淌着血般的美好,一不小心就堕入诅咒之中。抱着感情色彩对聪的表现十分满意,奠定了故事很好的基石,黑木华也有亮眼之处,松隆子不愧世纪女优,她的度拿捏的十分精确,她就是那种可以明确导演说“多一点”能够执行的很好的演员,最让我感动的是柴田理恵,笃定踏实,演出了一种信念感,那个在驱魔舞台上单手执杖敲打,让我留下兴奋的眼泪。
出乎意料好看。如不断杂耍的闹剧般,一个邪典的育儿恐惧故事被断成三章换了三个主角,恐怖之余包裹着浓重的恶趣味和幽默细胞,拍得非常飞,非常时尚、瑰丽。不输隔壁的《哭声》《招魂》,而且是比它们更难以定义、更“精神分裂”的新时代恐怖片!世界观上其实还可以更加舒展开,好想了解日本的这个庞大的“驱魔者联盟”。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