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率偏低 台儿童节目断链隐忧
台湾本土儿童节目近年陷入自制比率仅百分之七、节目类型单一化的困境中,文化界与影视界担心儿童观众若从小只看国外的儿童节目,长大后对台湾本土文化认同感低,形同台湾电视市场的未来阅听众正逐步消逝。为此,一群台湾有志之士,积极为儿童打造本土节目,不仅要提升制作能力,更要用新思维经营,才能让台湾儿童节目产业重新走回正向循环。
台视等老三台早年在政府的要求下,都有一定比率的儿童节目播出时间,“儿童天地”、“嘎嘎呜啦啦”成了当年走红的节目;但随电视台不再挹注资金拍摄优质儿童节目,这些节目制作的经验已失传。
曾任新闻主播的富邦文教基金会执行董事陈蔼玲发现,近年来台湾少有呈现多元价值观、台湾本土文化与景致的儿童节目,面对这项隐忧,基金会从二○一八年启动儿童节目人才孵育计画;即便基金会尽力促成儿童节目制作,却不得不面对台湾儿童节目产业萧条、专业制作经验跟著消逝,甚至断链的窘境。
富邦文教基金会总干事冷彬直白地说,“台湾儿童节目制作已经没有Know-How了,每个环节都是Try and Error(试错)。”所以必须把国际上制作儿童节目的经验,带入台湾,借此强化台湾本土儿童节目制作流程与内容。
曾参与“麻醉风暴”、“我们与恶的距离”、“茶金”等影视作品的金钟制作人汤昇荣,近日不只推出了新作“模仿犯”,也投入儿童节目制作,今年夏天就有一档儿童戏剧节目“百味小厨神”将上档。
金钟制作人为何从戏剧跨入儿童节目领域?汤昇荣说,他早年曾在客家台做过许多儿童节目,明白儿童节目获利并不丰厚,但他也反思,“儿童节目真的不赚钱吗?”
“自己做了很多戏之后,感受到儿童节目的重要性。”汤昇荣希望让台湾儿童节目愈来愈多元,而IP(智慧产权)就是让儿童节目能够放大声量、获利的重要关键,“如果无法延续IP,每次发展一个题目的过程就会很辛苦,你要让每个东西本身都有延伸性。”
台湾电视圈长期忽视儿童节目的潜力,无人看到这样的机会点及台湾儿童节目在华语市场的影响力,这群台湾儿童节目的推手期待,台湾的孩子有一天能看到的影视节目,不再只是外国制作的卡通、动漫、实境节目,也能够看到台湾本土儿童节目,传承台湾文化。
本文来自星闻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