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决胜法庭》大结局了,那些美好的、质疑的甚至是谩骂的声音,让这部当代法律职业剧有了热度。作为这部剧的编剧之一,我认为这是件好事,无人问津才是一部剧最大的悲哀。
如今,各种声音都渐渐淡去,冷静反思这部剧的创作过程以及观众们的种种反馈,确实有不少想说的话。
只有检察官才能写好检察官的故事
几年前,我和一个朋友聊起法律职业剧,他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英美的法律职业剧,讲述的是主角通过对法律的理解与智慧,实现公平正义的故事;日韩的法律职业剧,讲述的是主角通过不断抗争,揭露社会种种阴暗之处的故事;中国的法律职业剧,讲述的是主角在所谓的工作、办案过程中,甜蜜的恋爱故事。”
近几年,法律职场剧相关的作品也不算少见了,可大多数作品总让人好奇编剧描绘的到底是哪个虚假平行世界下的中国法律工作者,讲的又是哪里编造出来的法律条文。又或者就像观众最爱吐槽的,在一起讲个几十集情话的就可以叫作法律职场剧了。
当然,近年来出色的法律职业剧也不是没有,比如《人民检察官》和《人民的名义》等,都是十分不错的作品。但时代的发展和法治的进步,需要越来越多的法律职业剧讲述一代又一代法律人的故事,将法律人真实的工作状态和每个身处旋涡中的人的生活铺陈开来,让观众对国家法治进步有真实的感受,对其中所探讨的一些极具社会意义的命题有深入的思考。
然而检察剧不好写。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处于主导作用、肩负承上启下与法律监督指责的检察官,尽管作用非常大,却由于既不是一线抓坏人的公安,也不是最后一锤定音的法官,所以当我们想把检察官形象呈现到萤幕上时,很多编剧会问一个问题:检察官的所有工作,哪一项最可视化,适合搬到荧幕上去?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做过检察官的都知道,检察官的工作,最好看的莫过于出庭。
法庭上精彩的抗辩当然好看,可问题在于,谁来写?职业编剧不了解检察工作,连法院大门都没进过,靠一两个月的采风就能把庭审戏写精彩,怎么可能?
我在2016立下了一个目标——成为优秀的检察影视编剧。为此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比如阅读了上百个律政影视作品的剧本,托人找中戏的老师给我上课,写了很多被职业编剧认为是“垃圾”的废本。之所以没有放弃这个目标是因为我坚信,只有检察官才能写好检察官的故事。
其实,讲故事这种事,说小也小,说大也大。一个群体愿不愿意讲自己的故事,能不能讲好自己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群体究竟是讲故事的人,还是被讲故事的人。如果我们自己不讲自己的故事,或者讲出来的故事没人愿意听,那我们就会成为被讲故事的人。那样的话,人家在故事里夸我们,我们要感恩;人家在故事里骂我们,我们也无从反击;人家在故事里委屈我们,我们似乎也只能干著急。
当然,人家也可以在故事里不提我们,于是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不太可能被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也就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这部剧里没有法律硬伤
现实主义的影视作品最容易被指责的就是脱离现实。在近一个月的播出期间,我听到最多的关于这部剧的评论也是“剧情究竟离现实有多远?”
检察官们会说:“高剑作为一个处长,怎么天天办案子,他不用管处里的其他工作、不需要给同志们开会吗?傅小柔明明是个刚入职的‘菜鸟’,她怎么可能这么厉害,上来就能参透案件真相,怎么可能进步得这么快,没几天时间就坐上了公诉席?”
公安人员会说:“高剑似乎是个检察神探,侦查水平跟马力行不相上下了,现实中你们检察官有这么厉害吗?真这么厉害还要我们公安干什么!”
律师们会说:“怎么邓凯文和叶子琪一个案子也没有赢过?现实中我们多少也能有胜诉的机会吧,并且邓凯文的收费也太高了,马悦悦这个案子收了200万,我们可没这么高的价码!”
当然,法官们也会说:“怎么我们在法庭上这么少言寡欲,只会说‘肃静’?现实中我们不可能眼看著公诉人和辩护人在法庭上互怼而不闻不问,怎么你们公诉人还有举证暂时到此这一招吗?”
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是谁都会说的一句话,但编剧不能把它当作剧情“悬浮”的理由。因为如果高出生活太多,那观众看到的恐怕就不是艺术作品,而是一场闹剧了。所以说,影视作品高于生活的火候不好拿捏,尤其是司法律政剧,忠于现实没什么可看,超出现实弄不好就有违法之嫌。
作为编剧,我承认《决胜法庭》在这个问题上做得也不是太好,至少上面说的那些问题都是事实。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部剧里没有法律硬伤。我和好友有一段讨论《决胜法庭》剧情真实性问题的“抬杠”对话:
友:我觉得《决胜法庭》展现出来的司法环境和现实有很大差别。
我:那你觉得剧中的环境更好,还是现实的环境更好?
友:剧中的好。
我:那我们就向著剧中的样子努力就行了啊。
友:不不,我改变看法了,我觉得现实更好。
我:那太好了,剧是两年前写的,如果现在比剧里更好,说明我们进步了。
友:不不不,那我觉得剧中和现实都不好。
我:哦,那可能是因为剧中没有你,而现实中有了你。
友:什么意思?
我:你不现实!
因为《决胜法庭》的原因,我和连奕名导演成了很好的朋友。他认为大多数所谓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归根结底只能称为“写实主义”。真正的现实主义,需要在写实的基础上对现实进行反思。我十分认同他的观点,影视作品不仅仅要娱乐大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戏剧化地讲述一段故事,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深入思考,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向往,然后再把这种深思和向往转化为动力去改造我们身处其中的世界。正如居里夫人所说:“我们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把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实。”
真相能否被牺牲
在《决胜法庭》中,我用很多笔墨讲述了马悦悦故意杀人案。在这个案件中,辩护律师一开始就说“证据确实充分,公诉方躺著就能赢”。
的确,在犯罪嫌疑人马悦悦已经承认其杀人事实并且其他证据也能够予以印证的情况下,从司法效率的角度看,检察官直接起诉、法官直接判决没有任何问题,非要花很大的精力追究犯罪者背后的动机反而显得没那么经济。
但是在剧中,高剑和马力行却选择探求真相,抽丝剥茧,最终将隐藏在马悦悦杀人案后的贪腐大案深挖彻查,从而获得了一个更广阔和真实的真相。与其说这是为了剧情的推动而故意设置,倒不如说这是我们希望观众思考的一个议题——真相为何而重,抑或是真相是否可以被牺牲?
真相的获得是要付出成本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还只是个人的牺牲,执著于一个真相还可能招致他人的质疑和厌烦。这可能源于人本质上对于未知和不确定的恐惧,也可能源于我们有时就是害怕面对残酷。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说:“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从某种意义上看,真相也不过是控辩双方在法庭上交锋所拼凑出来的“法律真相”,它在一定机率上与曾经发生的“事实真相”存在偏差。可是司法从业者需要为他们所还原的真相担负起责任,这份责任的重量不仅仅是鲜活的生命和背后颓败的家庭,更是所有法律人对正义的坚守。
真相于一些人而言不过是茶馀饭后的谈资,可对于手中执法律利剑者而言,却是他们自入行起便坚持的信念。世界有多少腌臜与光亮,都要敞开来看一看。犯罪者的原生家庭、成长经历、社会关系、喜好与创伤,法律人不断追溯与探求犯罪者的动机,探寻其中最细微的爱恨喜怒,不是为了设身处地地同情,乃至于原谅他们,也不是为了再次叹服于人性的复杂和诡谲,他们只是在给自己、给仍然对这个世界抱有期望的我们,找到又一个坚信法治与正义的理由而已。
真相至上,不容歪曲与掩盖。在这一点上,无论《决胜法庭》的剧情中,还是真实的司法实践中,别无二致。
人非单一,分裂一直在进行
《决胜法庭》虽然是一部大男主戏,以主人公检察官高剑为中心展开,但剧中的配角塑造亦很动人。无论是铁力、叶紫琪还是邓凯文,他们都有鲜活的感情和独特的人性缺陷,这也使得这个剧能够摒弃现在很多大男主戏的缺点,剧情推进全靠主角光环,其他配角全部沦为工具。
剧中几乎每一个案子里人物身处旋涡,剧情则贯穿著对情理和法理如何平衡的讨论,这种冲突使得角色鲜活起来。爱情、亲情、坚持的理想、不如人意的现实交织成网,因为工作无法陪伴女儿成长的检察官高剑、坚守正义就会与亲人背道而驰的律师叶紫琪,为了儿子选择自杀的巨鳄铁荣光,想要复仇却又心存善意的富商之子铁力……他们无人不在网中寻找一个缺口,只不过一些人选择向恶欲屈膝臣服,一些人选择生而为人的善良。
我很喜欢这种刻画人物角色的方式,如果一部法律剧只是为了向人们展示善与恶,而抛却了对他们为何这样选择的描绘,坦白说它就和纪实报导没有区别。人身上的善与恶本就不纯粹了。
对于商界巨鳄铁荣光而言,他的儿子铁力给了常年在薄冰上战战兢兢爬行的他希冀,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儿子无忧无虑,他身上沉重的枷锁都变得轻盈起来。这种希冀犹如吊命的蛛丝,让他在内心强烈的道德谴责和现实的压迫下又升起一点快慰。当他被叶龙恩以铁力的性命相威胁时,自杀于他而言未尝不是一种解脱。而铁力,却因为他的错误选择,不得不背负了所有的苦难,仇与怨,恶与善,大路朝天各走半边,跨上去就很难再回头。
如米兰·昆德拉所言:人类希望有一个世界,其中的善恶泾渭分明,因为人心里有一个不可驯服的欲望——在理解之前进行判断。将这些人描写得作恶时毫无考虑其他,行善时却也格外虔诚,就是想表达性本善或本恶的断言都太绝对。就像《化身博士》里写的那样:人非单一,分裂一直在进行。
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也都有一个成为英雄的梦想。任何影视作品都要塑造英雄,不论它是什么题材。
在《决胜法庭》中,胡静饰演的叶紫琪律师很迷人,她是一位颇有些杜拉斯风格的人物。她对高剑有崇拜、有爱慕、有想要一起并肩作战的欲望,然而这些爱与念想却从未言明。“爱是想触碰,却又收回手。”高剑是叶紫琪的英雄梦想,这种梦想不仅是高剑本人,连带高剑所追求的事业也成了她想要达成的事业,她靠这种梦想的鼓励生活下去,自由而坚定地生长。这种梦想有时会伤害到她,有时将她的生活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却仍旧是她内心的支柱,最终她选择了将存有自己父亲犯罪证明的录音笔和照片交给了高剑,撕裂亲情,敬畏法律,还世人以公正。想必在她看来,我成为另一个你,会远比我想跟你在一起要动人。
很多观众觉得检察官高剑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人物,相比于好友铁力的亦正亦邪,他的内心戏显得不那么出彩。我认为,相比起那些已经犯下错误后才迷途知返的人,这样看似循规蹈矩却能一直坚定理想的人,其实更值得尊重。
现实就可悲在,往往这样的人都不会被记住。因为我们可能有理想,却又不够坚持,想要坚持,却又缺乏能力。而高剑的存在,其实也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他散发著理性与智慧的光辉,却又没有被神化,他同样有著对人性的关怀和对小爱的期盼,最重要的是,他从不为自己的彷徨和错误而唯唯诺诺,寻找借口,就像他对傅小柔所说,“对一个检察官的考验是终身的”。如果有一个人认定了一条路,不管风雪霜剑都要走到底,直到死亡将他追逐正义的信念变为永恒,这本就是一种极致的浪漫。
《决胜法庭》播完了,作为编剧,有收获也有遗憾。希望这部剧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评论,甚至是批评,更期待越来越多的现实主义司法律政剧的诞生,可以普及法律,传播司法公正的声音。(第一作者系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第一检察部主任)
编辑丨肖玲燕 设计丨刘岩
本文来自蚌埠检察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