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 i I J . n 7 W,师之惰。子I f X a + G ( s E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v b F S 8 ? .识某文。一而十,十R @ ] F g ~ C 8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N u E S a # r r A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u M e n C 3 Y `,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4 w / I U n Q u。
稻粱菽,麦F x @ f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R Q U @ w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 h l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7 l s k M L ;,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 ^ v,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P H 5 e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E # k $ _ 0 3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m i F z l C N M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U , V u S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a k N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u E 3百载,迁夏社。汤伐. C K | z y 2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a 0 ; J 9。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 u A 0 K T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q 4 p E。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 % [ T P .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m / : W b _ ( s ^,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p ` F ] + N R }创国基。二十传,I s T J o { f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 [ H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0 X g m F ] 4 K /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I # s,据神京。至b + ? ; V g – 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
复汉土,民国兴。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 [ S x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T a k { b 6 A I y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5 r L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N 4 g g k ?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C q l N ) e _ s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用1450个极其通俗易懂的汉字,将完整的中国文化史高度浓缩起来,将传统文V z 1 u I ^化中的“经史子集”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相信诸位都已经深有体会。《三字经》古称“小纲鉴”,可以将我们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我们以往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我们可以《三字经》为鉴,检[ = I L t |查一下头脑中的哪些知识是没有用的,哪些知识必须补充进来。
人在一生中要读几部真正的“书”。我说的“书”,是指四书五经、《左传》《d v C 9史记》之类的y C t B * o _ ~ 9经典,至少要有一部书垫底,一生的学问x N c _ R _ _ f才能扎住根。林语D V w ^ Q堂说过,概论之类的教科书不算书,拼鼻子凑脸的小说也不能算作书。我们现代人的思想完全被媒体所控制,: J g r } X M 9 Q满脑子都是报纸上看来的消息,自己完全没有中心思想,变成了7 b ; [ C D i随风倒的草。孩子们那一点可怜的历史知识,还都是从“秘史”中“戏说”来的。影视文化本就是无根之草,影子本来就是虚的,这种教育体制下长大的孩子,哪里会有根呢?对比之下,就更显得《三字经》之可贵,因为它是谈教育的专著。
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教导后代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实现转迷为悟、转识成智9 , A u z M,最后达到转凡成圣的人生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教育已经与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了。! J P % ] r ^ Y _当然,人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当今B F s = e的时代就是这样一C g ; P % k个争贪的社会,教育制度自然就变成这样一个训练竞争意识和谋生技能的培训体系,人人~ | :志在挣钱,而非志在圣贤。大势所趋,人人如此,我们也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尽人力听天命了。
我们能做的只有以私塾的形式为c V J ! & ; H孩子们补上传统教育这一课。自古以来,官府关心的都是治权之类的大事和群体意识,真正关心学生个体的只有父母和老师。所以父母一定要觉悟,要为子女补上这人生第一课,千万不要让你的后代毁于你的无知。
《三字经》很早就传到了日本与韩国,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三字经》被译成俄文流传到俄国,此后陆续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一九九N l 零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可见这部书早已不属于中国人专有,它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了。
作为《三q D v F字经》故乡的同胞,我们今天不但不会背诵《三字经》D U b !,有k 6 ! & g 6 4些人甚至一辈子连《三字经| K # p a l ? %》都没读过一遍。你为此将给你j 8 V s n @ N自己下一个什么样的评语呢?
历史上的启蒙读物,能与《三字经》媲美的只有《千字文》,二者配合起来,可谓珠联璧合。《千字文》短只有一千个字,《三字经》长有一千一百四十五个字。《千字文》囿于有限之文字,文思不得舒展。《三字经》就没有这个局限,所以把中国的历史文化全部概括进来。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幼年时将《三字经》背诵下来,将受益终生。我们现在要数一数中国历史上哪朝接哪代,每一朝代有几个0 F 1 i d皇帝、多少年的历史,恐怕一下子说不出来。如果会背《三字经》就能脱口而出0 c ` 6 , v T I !。能将+ ^ 6 R ] v 1 D 5中国通史纲要、中国文化史纲要、文化百科知识等全部浓缩在一千多个字以内,这对求学中的孩子们是多N h 6 ! D X _么重要啊!( 8 我们现代人,将《三字经》从头到尾读过一遍的已经为数不多,更何况能背诵、能够理解经义呢? (《三字经讲记》刘宏毅M X g ] i 8 o 2 著)
章炳麟易解: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易解: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艮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失之y X K E l S ^毫厘,差以千里。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B S B e c / d +专
易解: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s h $ = 1 p l C o教育方法,应Y ` , R X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0 9 2 ` 0 Q ^ C Q三岁以前著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易解: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著他的面: 6 H { ~ h , k将织了一半的布J $ ) C j r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 @ t,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V l , I间的累积,才能? ; J / H * 1 %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 _ 1 $ A,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1 Q b m Y Y宜 幼不学 老何为
易解: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 ~ 3 W 4 d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3 % p $ W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O X h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n / v j A E u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严师出高徒,严是H u W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要教出好孩子,必须父母与老师双方面配合,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努力。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D P G a =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l Z T n f ! l $,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易解: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 m器具;人也是一样,如果不透过学习,就无法明白做人处事的道( c d 9 T理,不知道那些事合不合乎义理,应不应该做?作子弟的,要趁著年少的时候亲近良师、结交益友,好好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易解:黄香是东汉江夏人,他2 l H B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g z f x ? l ~ 0母,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他就用扇子先将k a s y父亲的床铺搧凉,再请父亲就寝;冬天天冷的时候,他就先将父亲的被子睡温暖,再请父亲安睡。类似这种孝顺的行为,是每一个为人子女所应当尽的本分。
东汉末年的孔融,才四岁的时候,就晓得礼让兄长,将大的梨子让兄长吃,自己选择较小的。这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的美德,应当及早期教育育培养。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A E s z 9 h q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易解: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才是增广见闻学习知识,明白数字的变化,并j i ? B T研读古圣先贤的文章,来修养自己。一是数字的开始,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如此累积上去,可以无穷无尽。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易解: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 . ? , N x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日月星。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m / + 8 3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君义Y I * h [ / r h臣2 ; ^ g W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易解: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如果没有中心,F ~ V G 2 ! –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易解:古人以木火土金水,为构成物质的五种基本特性,称为五行,并将这五行的变化以数学的原理加以归纳,发现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是相生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S H @ # o克火、火克金是相克的关系。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互相配合f P ~ / S , b R Y用来计算年日,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易解:黄道是太阳在太空中所运行的轨道,赤道P b E R @ P T a是地球的中线,将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赤道附近为热带,温度极为炎热,我们的国家,位置在北半球的{ B P ! J 6 / % Q东边,因为上地面积广大,所以包含了热带、温带、和% E s 8 z a N寒带。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 m & W ] ]之纪
曰岱华 嵩Q _ ? Y d ) ,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易解:在中国,河川之中长江是第` / ; B 5 I B W i一; B ~ d u / * _ c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还有淮河和济水,这四条河最后都向东流入大海。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入海不复回。X v b 1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 M F #恒山,南岳衡山。这五座山称为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
曰士农 T , T z ~ E u w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C i 4 A k X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易解:士是读书9 c 8人,士农工商这四种身份的人民,是组成社会、建立国家的基本份子。仁义礼智信,维系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五种道理永远不变@ J M,必须遵守不_ g g W / S % ^ k容许混A k e E B q B X `淆。仁是爱人利物;义是公正合宜,是正正当当* U z + 2 ^的行为;礼者理也,是规规矩矩的态度;智是慎思明辨的能力;信是诚实不自欺亦不欺人的态度。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易解:大地所生长的生物,种类繁多,像草木是属于植物: + R y A 2 f,遍及陆上及水上。至于动物有虫、鱼、鸟、兽,它们有C e r ) z f的能在! j s空中飞翔,有的是行走在陆地上,还有的生活在水中。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易解:稻米、高梁、黄豆、麦、黍(黏)、稷(不黏)等,六种谷物是供人类所食用的主食;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风俗、民情不同,因此主食各不相同。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种动物是人类所畜养? D X g [的,各有其贡献。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 + ( A七情具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易解:喜悦P w + Q P快乐、生气、忧伤、害怕不安、爱惜眷恋、憎恨讨厌、及想要拥有的欲望,是人人都具备的七种情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能适当的调节控制,不C | ( 3 ^ # N $ ~受情绪所左右,做情绪的主人,不作情绪的奴隶。T V W *青红黄黑白,是中国古代所定的五种颜色,称为五色,我们很容易就能用眼睛辨别出来。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 l d 7 j + :所嗅
易解:酸、苦、甜(甘)、以及辣(辛)和咸这五种味道,是食物中所包含的五. – e [种味道。羊臊味(膻)、烧焦味、香味、鱼腥味、腐烂的臭味,这五种气味,是我们的鼻子所闻到的五种味道7 f . z ~ 0 c { T。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易解:匏瓜与黏土古人作成吹奏的乐器(如笙、埙),革是指牛皮,可以制成乐器称为鼓,有振奋人心的I T & b作用,如晋鼓、腰鼓、博浪鼓等。木制的乐器有木鱼、梆子、拍板、祝和敔。石类乐器有_ H g C S 0 l磬(石磬),金属铸成的乐器有锺、锣、钹、铙等。丝类乐器是因为中国古代用蚕丝作弦,故称为丝类,有琴、瑟、筝以及后来的胡琴、琵琶、小提琴、吉他等都是。竹制乐器是用竹管穿孔而制成,主要分为笛(横吹)和箫(直y 0 , & | K吹)T # E H S 5。以上这八种乐器可作为八音的代表,“音乐”可以调和身心,它和“礼”5 % a e C是相辅相成的。平、上、去、入是古时候的四声,讲话时咬字发音应该正确,才能让人听得清楚明白。平声即是现在国音中的第一和第二声,上声即是国音的第三声,去声即是国音的第四声,入声音调z r w 3 J (短促而急,分布在国音声调中。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易解:高曾祖2 * ( * c代表了三代,即是高祖、曾祖、祖父,然后是父亲再来是自己本身,往下是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一共九H 9 P & f { $ (代亲族称为九族,包含自身以上的上四代及下四代,是我们的直系血亲,和自己关系最为密切。是家族中长幼尊卑基本的伦常关系。(至玄曾三字,为求押韵而对调)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 R ( { t M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易解:以下是讲五伦,五伦彼此之间都有互相对待的原则。父慈子孝,父亲慈祥恩爱,子女% ( M # g % K 孝顺,夫义妇顺从,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体谅。至于兄弟姊妹之间,作兄长姊姊的应该爱护弟妹,弟妹也应该恭敬兄长姊姊。长幼之间要有伦D R L ~ q ; 4 8 w常秩序,朋友C 3 # x #相处也要诚实互信真心的交往,领导者对部属要尊重,部属对长官应忠于职守认真做事,各尽本分。
此十义 人所同 当顺叙 勿违背
斩齐衰 大小幼 至缌麻 五服终
易解:从父子恩到臣则忠,这十条义理,每F ~ ` 4 S Q A一个人都要遵守奉行,要了解亲疏关系,注意先后顺序不可以违背$ e ? g。? 5 # 0 Y
古| Q : w E 8时候父母、祖父母、兄弟、伯叔、外祖父与表兄弟等亲人,q o Q过世时所穿的z V v a Q丧服都有一定的礼节,不可混乱。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都很J S Z注重礼节。
礼乐射 御书, 2 r 0 ^数 古六艺 今不具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易解:学习礼节仪规、音乐、射箭、驾驭马车、书法、数学,是古人教导子弟必备的六种技能,称为六艺,, (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具备这些才能T q S了。只有练习书法写字,大家仍然共同遵守。已经认识字之后,接著就要讲解学习文字的构造和它的意义。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 % _ B n ; :继 不可乱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易解:中国文字源远流长,有他独特的意义,较早有甲骨文、钟鼎文,再是大篆、小篆,继之有隶书、草书、这些都要分清楚不可混乱。天地之间的学问广大无边,如N ] k果都想要学,恐怕会无从学起,] & W Y不如选择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日积月累功夫精深,自然水到渠成成就非凡,其馀的只须知其概要,了解来源就可以了。
凡 – @训蒙 需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易解:凡是教导初学的学童,一定要讲究教学方法,义理讲解要详细,并且考察事实说明清楚。对于文字章句的读法,与如何分段的方法都要明白。古人文章不分段,没有标点= J r L K y k符号及注音,这些都由老师来教。读书求学,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始,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应先熟悉宋朝朱熹所著的小学这本书,学习洒扫Z d a W G u应对d C y A _ + K及六艺等,再来深究四书当中修齐治平的大学问。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易解:论语是孔子教学传道的记录,一共有I o b $ ] ! . v二十篇,内容是孔子的学生记载圣人的言行,谈论为人、处世与为政行仁的4 4 言论,包含了夫子与学~ 4 6 q生之间的对话,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的} k f { } 4 : N记录,十分难能可贵。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是学生万章与公孙丑等记录老师言行的书。内容都是讲述道德仁义的事,如崇尚王道,排斥霸道,阐明性善辟斥邪说等,是从政治国m Z w F – A ( 的典范。
作! V E % n F = y s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d ` O e M % # I * 自修齐 至平治
易解:中庸这一本书h t d y 1是孔子的孙子孔伋所作。孔伋字子思,古人以字相称。中是不偏不倚,庸是不易,不变的意思,中庸所说是不偏于一方,永不改变的天下至理。大学这一本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写,本书共有十章,内容阐述2 P g $ B s u一个o [ 2 6 e G人从修身齐家] Z T E J &到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国父孙3 L 7 . d F l中山先生,在民国十三k L B | ] 4 M T年三月二日,讲演民族主义第六讲时说:“我们以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b R x j 8们政治哲学的完整。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到那样清楚的,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p @ P )、治国、平天下’那_ V 4 Z C 一段话,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0 7 [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哲学的知识中所独具的宝贝,是应该要保T ^ T ; Y 9 J存发扬的。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1 T O [ ? V J g u
易解:孝经共十八章,} f . w Z ! y –是一部阐明孝道的* B t书。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因此古人研究学问,首先读孝经,要把孝经这一部书的道理,都融会贯通,再读四书,明白做人处a 0 a 6 l E c世的l & j ^ L道理,并且有了学问的基础,然后才能研究六经这些深奥的 $ s * l F典籍。诗经、书经、易经、礼记、周礼、春秋合称为六经,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 S 3 | Q l都应当仔细研究其b b m O Q u中的道o b 1 / 6理。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 V q , 6 ; [ u p奥
易解:古时候的易经有三种版本,分别为连山、归藏和周易,共称k 3 h `为三易,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了,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一种,孔子曾经审订过,书中的理论比较详尽易懂。书经之中包含典谟、训诰、誓、命等六篇文书,典:常也。尧典、舜典是帝王不k r 7易的常道。谟是大臣献上的计策6 _ E S } h 9如大禹谟。训:诲也,是大臣对君主的进谏,如伊训。诰是君主发布的命令,如昭告、酒诰等。誓:信也,是指君主出征时宣誓的文告,如甘誓、秦誓等。命是君主所下达的命令,这些都是书经中奥妙之所在。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2 K k / H & K | f言 礼乐备
易解:周公制定周礼,分官设职建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六官即1 i B 5 R w A M六卿,包含了天官:吏部大冢宰,地官:户部大司徒,春官:礼部大宗伯,夏官:兵部大司马,秋官:刑部大司寇{ s t a ( G 1,冬官:工部大司空,分属于天子之下,各司其职管理国家大事,为后世保存了良好的政治典范。汉朝时有两c W _ D } ? 8位著A ) r p s q名的儒者,述说圣人的言论,大戴戴德将礼记删订为八十五篇,– 2 / A S V W 6小戴U R 3 S戴圣则删订为四十六篇(即为现今留存者,加上后人增补三篇合计为四十九篇)。其内容完整的保存了古圣先贤的言论,包含各种礼节、五分十二律等音乐都十分完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易解:诗经按体裁可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四种文体称作四诗,古时候诗歌一体有诗必有歌,国风是采集自诸侯各国的民俗歌谣。雅者正也,是正式场6 8 6 v a x ^ (合演唱的B 8 y歌。大雅是诸侯朝觐天子所用的诗歌,小雅是天子宴享宾客所用的诗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所使用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种。诗经经过孔子整理删订为三百一十一篇,秦始皇焚书坑儒时遗失六篇,今存三百零五篇,取其整数通称S V B A t l“诗三百”。内容记载:从C l k | Q q 0 9事父至事君,H | ;人伦之道无所不备。可2 w x O见诗经非常值得后人学习v + m、背诵、吟咏。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6 j 2:思无邪。”又曰:“不学X q g e O | 9 N S诗,无以立。”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后(东周),周天R 2 6 z – W子衰落不能号令天下时,作诗的风气就逐渐没落消失了。于是孔子写出春秋这一本= % R [ j书,文字虽然简约,意义十分深远,详记鲁隐公到鲁哀公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用来褒扬善行好事,贬抑恶行坏事,希望能借此提醒世人分辨忠奸善恶,更期盼当政者知所警惕,当时很受到重视,对时局有很重要的影响。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易解:传是解释“经”的书,这三本传都是针对“+ # f p春秋”. m a t J T O作注解,有鲁国公o L J b = M w羊高写的公羊传,有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所写的左传,还有汉朝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其中左传使用编年纪事的体裁为春秋作注解,最令人称道,举凡天子诸侯之事5 W , 1 f ] 9 Z,兵革礼乐之文,兴衰存灭之因,都记载得很详尽,是研读春秋一书c _ + g e最佳的选择。四书和六经的要旨都明白之后,才可以读诸子百家的书,如老子、庄子、荀子等,但是由于诸子百家书籍太多,卷帙浩繁,其内容也有可取之处,但并非完全正确,只要选取其中对我们的德行学问有帮助的精华来读,就可以了。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易解:诸子书籍繁多,故有诸子百家之称,其中最重要的有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及庄子。(荀子名卿战国时楚人,著荀子一书,主张“性恶”说,认为人性中存有贪婪好利等弊端,故特别b ,注重礼节和教学,希望透过教育的手段来引导改善,‘劝学篇’尤其有名。扬子即扬雄,汉朝成. ! @ 8都人,著有太玄经、法言二书,太玄经是参照易经而作。文中子王通,著有元经、中说二书。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开创者,其思想影响中国人数千年,仅次于儒家,老子内容崇尚自然,倡导无为而治。庄子属于寓言式的J ] f著作。经书和子书融会贯通之后,就可以开始研读各种史书,史书是记载一国兴亡的事,要从中考察历代王朝传承的世系,明白各国政治上的w T利弊得失,和治乱兴亡的原因,给自己一个警惕。唐太F ^ O + H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v z ! } n,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c w ; M V $ S,可以知兴替。”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易解:8 a % x V / 0 M &从伏羲、神农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君主,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史前时代,R ) # Y %没有文字/ % 5 @ W记录,所以太古的事无从考察。传至唐尧和虞舜合称二帝,+ / 5 ,他们都把国家当作公器,传贤不传子,把帝位禅让给贤能的人,因为没有一点私心,造就了一番太平盛世。古有“尧天舜l 5 % / L 7 x日”之说。
夏有禹 商有易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易解:夏朝的第一位君主是大禹,他治理水患,疏通九* c g R E M T河,把洪水引导入大海,老百姓都很拥戴他,因此舜帝把王位传给他,夏禹、商汤、周文F l @ V王、周武王因为贤能被尊称为“三代的圣王”,后来夏禹准备把帝位传给益,因为人民怀念禹治水的功绩,加上儿子启又非常贤能,因此诸侯拥戴启为天子。中国从此变成家天下。Z v L 1 8 m *夏朝传了四百年就改朝换代了。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Q O z g 1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y ` 2 C o V d t
易解:夏桀在位时因为暴虐G , [ @无道,成汤R C = . {起而讨伐,建立了新王朝国号商。传了六百多年,到纣王时就灭亡了。周文王行仁政,诸侯都来归附,直到周武4 P z g 5 8 o D王时因为纣王荒淫无L 2 S d : e 3道。才联合诸侯讨伐纣王,建立周朝,周朝传了八百七十四年,是我国历史上年代a r % 1 w最长久的王朝。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易解:@ r j | c u D ,周武王在镐京建立国都,史称西周,到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后改称东周,东迁之后w T 0 V z J Q 1 ,王室的威望低落,王室的纲纪和政治制度逐渐瓦解,诸侯各自为王,为了扩张势力彼此争执干戈相向,天下变得纷乱不堪。一些谋士与投机份子趁机崛起,周游列国担任说客谋取功名,在各国之间进行游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提倡合纵,从此兵d V / ` { @ , G连祸结,天下苍生不得% q u安Y ] m Q U F A X宁。自周平王东迁开始称为春秋时期* A d { @ % . w,(因孔子编春秋而名之)共二百二十四年,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史家称战国时期。春秋时期产生了五位霸主,依序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他们虽然标榜7 3 3 T . 4 { U著崇高的理想,实际上仍依赖著武力称霸一N O 9 l _ U时。进入战国时1 O ( =期后产生了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个强国。七雄间彼此战争,弱肉强食杀伐不断民不聊生。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 ( + e B w O $ j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易解:_ M ] ( V秦始皇姓嬴名政,采用张仪的连横外交及远交近攻等策略,将六国个个击破,兼并六国的领土,统一天下,自称秦始皇。只可惜不行仁政,暴g q + O 6 l虐无道民不聊生,/ ) t c z G 1 g V传到第二代胡亥时就被抗暴队伍项羽和刘邦推翻了。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相争,两军交战七十多回合,最后项羽兵败自杀| = H =,天下又成统一局面。汉高祖刘邦兴起,建立汉朝的基业,是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传到第十一代平帝时,外戚王莽夺取帝e 3 ^ * H W j 0位。王莽篡汉后,改国号为新。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易解:汉光武帝刘秀,复兴汉室,推翻王莽,在洛: & e e J $阳建都,称为东汉。(王莽以前的时代称为西汉)两汉共传了四百多年,到汉献帝时,被曹操之子曹% / K W r丕所废。魏(曹操、曹丕),蜀(刘备),吴(孙权)互争汉家天下,历史上I * Q / _ a 3 a称为三国时代,一直到晋朝(司马炎)继起,灭了三国} V 6 s _,才结束纷乱3 B = 1 8的局面。又因为五胡乱华,把国都迁到江南建康称为东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易解:晋朝传了一百多年之后至晋安帝时被刘裕所篡,从此进入南北朝的时代。北方被外族所统治,南方偏安局面下的朝廷,称为南朝。c P 1 1 s #为了与其他的朝代有所区别,史学家便将这四国的国号加上“南朝”) W : | F ^ r [ Q,分别为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皆在金陵(南京)建都。拓拔珪建立北魏后,他注重礼乐及教育,又施行汉化政策,改姓元故称a ` g M o V 0 @元魏,在历史上颇为有名。至孝武帝时分裂为东西魏,不久宇文周篡西魏,建立北周,高洋篡东魏建立北齐。
迨至隋 一土宇~ O p G o } –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L 9
易解:杨坚建立了隋1 ` B r A / x * w朝,才结束南北朝,统一天下,即为隋文; ^ o * 3 ] 9 a 1帝。文帝深知民间疾苦,一生勤俭爱民,只可惜识人不明,因改: * } V 2 – / m立次子杨广为太子,种下祸因;杨广即隋炀帝,荒淫无道,刚愎自用又好大喜功,连年4 $ n征讨的结果,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引起各方声讨,只传了一代,才三十八年隋朝就灭亡了。[ v y W唐高祖李渊倡导仁义之师,平定隋朝的U T l X乱事,建立了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国3 A @ / D L v 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5 J W I o Q 皆有由
易解:唐朝传了二十代,国运将近三百年,直到朱全忠灭了唐朝,才把国号改为梁,为了与前面的Z Z h朝代有所区别,因此另加一“后”字。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及后周,这五个朝代称为五代。五代的生命都很短暂,其兴亡都有原因。
炎宋 . j 6 + =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易解:赵匡胤接受后周恭帝的禅让,实际是逼恭z X V )帝逊位,建立宋朝,因为重文轻武只提倡文治不讲究军事,国势大衰,北宋和南宋一共传了十八代,q r j Y 0 | * D被元朝所统一。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与女真族所建立的金国都曾在中国的版图上称皇帝建国家,后来金国灭了辽国。北方的蒙古人武力强盛,到元太宗时灭了金国,传至元世祖忽必烈时终于灭了南宋,建立元朝。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太F ; ^ W & G C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易解:蒙古帝国的版图% ? h X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比中国最强盛的汉朝和唐朝还要大。却因为种族歧视、宗教迫害与高压政策等因素,只传了九十年就被朱元璋推翻了。明太祖兴兵起义,南征北讨十八年,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改国号明C 6 @ + &,年号洪武,在南京建都。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易解:等到明成祖的时候,将国都迁往北京,又传了十六代,到崇祯皇帝时就结束了。 R k 8 Z ; A明朝之所以灭亡,是由于太监弄权政治腐败,2 # , r R加上税赋重,人民负担不起,于是盗匪流寇四起,当时最有名的土匪流寇李自成,自称闯王,率兵直闯北京,崇祯眼见大势已去,自缢于煤山,+ ] @ a A k i _ H结束了明朝二百七十七年的历史。
清世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由康雍 历干嘉 民安富 治R p P Z c Z ;绩夸
易解:清世祖自称接受天命,入主中原平定各地的流寇作乱,使天下恢复安定。清G j h | ^世祖是满清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后来的康熙,雍正、干隆、嘉庆,一百多年间国k * b家富强,人民生活安定富裕,都是由于政治清明,治理的绩效良好所致,外族统治能够文武并重,实在值得赞赏。
道咸间 变乱起 始英法 扰都鄙
同光后 宣: r : p ]统弱 传九帝 满清殁
易解:到了道光咸丰年间,国势逐渐衰弱,内忧外患纷纷而起,内乱是太平天国的兴起,外患则是英法两国为了通商问题,时常来骚扰侵犯,4 0 % i ~ N e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掌权,政治伦理荡然,加上无能又专断,宠信宦官且听` 6 $ R – G 0 K k信小人谗言3 $ / : J & =,朝政大乱,种下清朝沦亡的祸因。英商在福建、广东沿海省份贩卖鸦片,引诱中国人吸毒,因为林则徐的禁烟,终于爆发了鸦片8 / R X s l ) f战争,中, $ L 4 Q l G X w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v * H Z条约。同治光绪皇帝: m 7 q ` J k ; [之后,更由于列强入侵,清廷无能,屡战屡败,频频割地赔款,传$ C e到第九位皇帝宣统,国势更是积+ ] S E y .弱不堪。
革命兴 废帝制 立宪法 建民国
古今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易解: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废除君主制度,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制订五权宪法,建立中华民国。古往今来p h & % @ – D d所发生的历史[ J W 7,上自三, w 8 *皇五帝下至清朝共有廿五个朝代全在这里。从各朝代的治乱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兴衰的原因,我们应当记取历1 5 J ) J q #史的教训,才不会重蹈覆辙。
史虽繁 读有次 史记一 汉书二
后汉三 国志四 兼证经 参通鉴
易解:史书虽然繁多,研读时仍需依照次第,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首先要读史记,其次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第四,这四种书号称“四史”内容最为精要允当,同时还要寻求其他的经书来证实,并参考资治通鉴以了解历史的全f @ = ; x貌,避免以偏盖全。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易解:研读历史的人,必须要考察记载p I U Q C历史事实的资料,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十分证据,说十分话。如此才能C i U t @真正通晓古往今来的历史,就如同亲眼目睹一样。唐太C 9 j 7 Q 9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F 6 T / 4 T f兴替。
口而诵 心而1 v n 8 B x b 2 }惟 朝于– 2 h ; 1 X斯 夕于斯
易解:读书的^ K 2 5 X K i z方法不但要用口去读去背,还要用心去思考,不但白天用功,晚上也要不断地精进,才能熟记不忘。读书五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易解:从前孔子听说鲁国有一位七岁神童项橐,虽然只有七岁,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益。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这样不耻下问,我们应该见贤思齐。宋朝赵普] U G U z 8 p N(曾任中书令,后任宰相)好读论语,虽然贵为宰相仍s 5 5 /然勤Z 6 r { t – a奋的学习,并以“半部z h I p ) 8 [论语治天下”,传为美谈。赵普以半部论语协助宋太祖赵匡胤治天下,又以半部论语协助宋太宗治天下,辅佐两朝国君施政皆以论语,可见论语之殊胜可贵。
彼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易解:西汉时的温舒,家贫无力买书,于是利用牧羊时编织蒲草,将借来的书抄在蒲席上。还有一位公孙弘,削竹子做成竹简,把借来的书,r 8 }抄在上面。他们虽然无钱买书,却能刻苦自励,终于成为大学问家,为国家成就一番事业。晋朝人孙敬,非常勤奋向学,每天读书都读到很晚,为了q w t j H ^ q /避免打瞌睡,于是在头发上绑了绳子,悬挂在头顶的木梁上,当他打瞌睡时,绳子扯动头发,就会因此痛醒,再m D !继k @ y n ? ) w续用功。战国时的苏X k : , s f A秦,发愤勤学,每当他疲P u v = U , 8倦昏昏欲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B Q R 3 G己的大腿,让自己清醒,提醒自己: c t k ; H不能懈怠,他们这样刻苦用功,都不是别人要求、教导的,全是自动自发奋发图强的。
如囊萤 如V W 1 9 n y b映云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T O = S j o M犹苦卓
易解:晋朝$ L 9 C 3 @ P l R时的车胤,由于家中贫苦,无钱买油点灯读书,于是他就抓些萤火虫放在网袋中– h ( t,利用一闪一闪的微弱萤光来读书。另外一位名叫孙康,每到夜晚时,就利用雪地上的反光来读书,他们家虽穷苦,并没有停止学习。汉人朱买臣,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却常常利用砍柴的空档读书,O ` { X每次背柴回家的路上,都是一路背诵c q ,回家。隋朝的李密,平日为T & | $ Y s ! –人放牛,却仍一心向学,常常把书挂在牛角上苦读。他们为了工作谋生虽然身体劳苦,依然坚苦卓绝的求学,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效法。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E Q ~ 7 & + R & G早思
易解:宋朝的文学家苏洵,号老泉,二十七岁时忽然觉悟,始发愤读书。他因为年纪大了,才后悔q % 3 N d V W `读书太晚。你们这些年轻的学子,应该有所警惕,及早( , X ( V 4 {用功读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易解:宋时的梁灏,八十二岁还F q )能考中进士,而且在朝廷的殿试中对答如8 J T 9 S 7 *流,脱颖而出成为状元。像# 0 ] : |梁灏年纪虽大,记忆力已经不如年轻人很多,还在用功,大家都称赞他不平凡,你们这些年轻学子,应该立定志向及早用功。
莹八岁 能咏[ g B P V Q诗 泌七岁 能赋碁
彼颖悟 ^ 8 h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易解:北齐的祖莹,自幼好学,八岁就能吟诗。唐朝的李泌,七岁时即能以棋为题作赋。他们的聪明才智,人人称奇,你们应当能从小努力,以他们为模范,好好的学习效法。
蔡文姬O U S _ 7 E H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1 4 X : F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易解:东汉9 $ 7 j q 0 P末年的蔡文姬,从小便能分辨琴声的好坏,可以从琴声分辨出吉凶3 * * O l M之兆。晋朝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能出口成诗。他们这些女孩子,既聪明又敏捷,你们这些男生应当自我警惕,好好努力,不分男女,只) N + z j d c B f要是好榜样就要学习。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易解:唐朝的刘晏,七岁时就饱读诗书,通过童子科的考试,作了翰林院的正字官,负责校对典籍,刊正文字等工作。他虽然年纪幼小,却已经任职做官,你们从小就知道学习,只要勤勉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一个有志气的人,只要肯努力,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万古流芳。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k u ! !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易解:狗会在晚上守夜看门,防止盗贼入侵。公鸡会在I 6 S –早晨报晓,提醒人 w * E ~ : b j们天亮了;畜生都能忠于职守,我们如果不能善用秉赋,不知道上进,只是苟且度日,哪还有什么资格做人?蚕能吐丝,O X y E * s供给人类作衣服的原料,蜜蜂能采花酿蜜,供人食用;人如果不肯努力学习,岂不是连这些小昆虫都不如吗?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易解:一个人在年幼的时候,就要努力求学,长大后,应该力行实践所学到的学问,对上能辅佐长官报效国家,对下能造福社会人民。这样不但可以得到好名声,使父母觉得光荣、欣慰,更能光宗耀祖,对后代子孙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典范,一种真正的庇荫。
人遗子 金满籯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易解:一般人留给子孙的是满箱的财宝,我却不同,只有一部三字经,用来教导子孙好好读书,明白做` P i人处事的道理。只要肯勤劳努力的学习,一定会有成果f Y r,如果只是嬉戏,游玩不肯b : C X上进,对自己对父母师长,都是没有益处,要时常警惕,好好努力。